ID: 23967311

周测13 浴火重生——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教师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周周测

日期:2025-11-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7次 大小:298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历史,周测,同步,纲要,中外,必修
  • cover
周测13 浴火重生———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1-12题每题3分,13-20题每题4分,共68分) 1.(2024·成都高一上期末)下表为中国收回租界一览表(部分)。据表可知(  ) 收回时间 租界名称 1917年9月1日 天津、汉口德租界 1927年3月15日 汉口、九江英租界 1945年11月24日 苏州、沙市、福州、汉口、厦门、天津、杭州日租界;鼓浪屿、上海的公共租界;北平东交民巷使馆区 A.中国抗战期间收回全部租界 B.近代中国国际地位持续提高 C.战争影响中国收回租界进程 D.平等互利成为国际关系主流 答案 C 解析 从表格中可以看到,多个租界的收回与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事实都说明,战争影响了中国收回租界的进程,故选C项;并非“全部租界”都在抗战期间收回,排除A项;收回租界只是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一部分表现,不能全面反映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排除B项;20世纪上半叶,国际关系并非平等互利,排除D项。 【命题点】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2024·清远高一上期末)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多次发表抗日宣言,并抽调大批党员干部进入东北地区组织抗日联军,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中国共产党此举(  ) A.体现了东北地区是抗战的主战场 B.打击了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 C.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D.揭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答案 B 解析 中国共产党抽调党员干部进入东北组织抗日联军,积极开展抗日武装斗争,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故选B项;抗战期间不同阶段主战场不同,排除A项;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排除C项;七七事变揭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排除D项。 【命题点】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3.(2025·河南金科新未来高一下开学考)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溥仪建立了伪满洲国。伪满洲国政府在日本的控制下推行各种经济政策,其中包括大规模发行公债。1932年发行公债1.05亿满元,到1943年时飙升到30.93亿满元。这些公债(  ) A.加速了东北地区经济转型 B.改善了企业的营商环境 C.转嫁了侵略者的战争负担 D.加剧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答案 C 解析 伪满洲国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扶植的傀儡政权,其经济政策完全服务于日本的侵略战争需求,大规模发行公债的本质是将战争成本转嫁给东北人民,故选C项;公债发行加剧了经济负担,恶化了营商环境,企业难以正常发展,排除A、B项;伪满洲国时期东北处于日本控制下,军阀混战局面已结束,排除D项。 【命题点】对占领区的殖民统治;日军的其他暴行 4.(2024·泉州高一上期末)据下表推知,这旨在(  ) 国民政府战备情况表 时间 举措 具体内容 1935至1937年 整理训练军队 全国完成85个调整师和整理师,92个独立旅,还整建了部分技术兵种部队 1936年 实施兵役法 将全国划分为60个师管区,负责征集兵员 通过军费预算 1937年军费预算4.12亿元,新增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 A.防范反蒋运动 B.提升国防力量 C.应对民族危机 D.削弱各地军阀 答案 C 解析 国民政府进行军队整理训练、实施兵役法、增加军费预算等举措,旨在应对民族危机,抵抗日本侵略,而非防范反蒋运动,故选C项,排除A项;提升国防力量是具体做法产生的效果,而不是这些举措的根本目的,排除B项;从举措内容看未针对军阀势力,排除D项。 【命题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5.(2025·达州高一期末)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很快从“公审蒋介石”转向“联蒋抗日”。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号召“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中国共产党的转变(  ) A.适应了民族抗战的需要 B.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C.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 D.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答案 A 解析 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