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 2024 九年级全一册 第二节 海水 “晒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明确海水晒盐的核心原理是蒸发结晶,能准确阐释 “蒸发结晶” 的定义,了解盐田法的基本流程。 熟练掌握蒸发实验的操作技巧,进一步巩固溶解、过滤的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探究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思路,理解除杂所涉及的化学原理与具体步骤,知晓海水提镁的主要流程。 (二)核心素养目标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层面观察海水晒盐的实际流程与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从微观角度剖析蒸发结晶的本质(溶剂分子减少导致溶质离子聚集析出)及杂质离子的去除机理(离子结合生成沉淀)。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参与粗盐提纯实验、设计可溶性杂质去除方案,提升实验操作能力与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基于实验现象推导结论、优化实验方案的创新思维。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认识海洋化学资源的丰富性与利用价值,理解化学在海水资源开发(如制盐、提镁)中的重要作用,树立节约资源、保护海洋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蒸发结晶),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溶解、过滤、蒸发)及操作规范。 (二)教学难点 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策略(试剂选择与添加顺序),混合物分离的思路构建,海水提镁中 “富集提纯” 的核心目的理解。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鲁教版五四学制 2024 九年级全一册第三单元第二节《海水 “晒盐”》,是学生在学习溶液、溶解度等基础概念后的应用拓展内容,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教材以 “海水资源利用” 为线索,先介绍海水晒盐的经典方法 ——— 盐田法,通过实际生产场景让学生感知蒸发结晶原理在工业中的应用,体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接着围绕粗盐提纯展开,分 “难溶性杂质去除” 和 “可溶性杂质去除” 两部分,前者巩固基础实验操作,后者引入化学除杂思路,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最后补充海水提镁的流程,拓宽学生对海洋资源开发的认知,为后续学习金属制备、工业化学等内容奠定基础。 四、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初中九年级学生,该阶段学生已具备溶液、溶解度等基础化学知识,但对知识的实际应用场景了解较少。思维层面,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直观的实验现象(如食盐结晶、沉淀生成)和生活实例(如日常用盐来源)兴趣浓厚,但在理解复杂原理(如蒸发结晶的微观过程)和实验逻辑(如除杂试剂顺序的合理性)时可能存在困难。 学习能力上,学生已接触过溶解、过滤等基础实验操作,但操作规范性有待提升;对 “除杂需不引入新杂质” 等原则理解不深,在设计可溶性杂质去除方案时易出现思路混乱。因此,教学中需结合实验演示与生活实例,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分步引导,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除杂思路与实验逻辑。 五、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生活关联与问题激趣 【展示素材】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呈现辽阔的海洋、沿海盐田晒盐场景)。海洋不仅是生命的摇篮,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 ——— 每 1000 克海水中约含有 35 克盐,其中氯化钠(我们日常吃的食盐主要成分)占比超过 70%。大家每天都在使用食盐,谁能说说食盐在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用途呢?(给予 1-2 分钟思考发言时间,学生可能回答 “烹饪调味”“腌制咸菜”“制作零食” 等) 【提出问题】食盐的用途这么广泛,那大家知道这些食盐主要是从哪里获取的吗?其实,我们吃的食盐大多来自海水晒制。那人们是如何从成分复杂的海水中,提取出纯净的食盐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海水 “晒盐” 的神秘面纱。 设计意图 以直观的海洋、盐田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结合 “食盐用——— 的生活话题,快速激发学习兴趣,降低认知门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