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72022

第一部分 考点突破练 小题精炼71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含解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日期:2025-11-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4次 大小:314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优化组合,名校,百强,必修,选择性,历史
    小题练71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1.A [据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期间,北大校长蔡元培反对把大学作为入仕发财的途径,主张学术研究,助力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故选A项;“扭转”说法错误,排除B项;蔡元培将大学定位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与“多元发展”不符,排除C项;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最初成立的目的是为戊戌变法培养人才,“延续”说法错误,排除D项。] 2.A [据材料“德国人谷登堡将多项技术整合在一起,采用金属活字印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15世纪中叶,德国人谷登堡将多项技术整合在一起,采用金属活字印刷,直接催生了被视作“新一代的书籍”的印刷书,A项正确。] 3.C 4.B [据材料“建立一个旨在支持本公约缔约国保存和确定这类遗产的努力的国际合作的援助系统”得出《世界遗产公约》旨在集各缔约国之力加强对世界遗产保护,B项正确。] 5.B [材料强调保护文物的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当把保护放在首位,开展研究性保护,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故选B项;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所体现的文化和科学成果作为精神财富是属于全世界的,但必须将精神财富与物质所有权分开,排除A项;文物可以反映一定的历史史实,不能将其“藏”起来,排除C项;文物保护工作不是经济活动,而是文化活动,是不以追求盈利为目标的社会公益事业,排除D项。] 6.B [首先,世俗大学的兴起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学术的自由探讨,为后来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其次,这些大学培养了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为社会的各个领域提供了领导者和专家。最后,世俗教育的普及和提升有助于打破教会对知识的垄断,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和社会结构的多元化。由此可见,这一现象对欧洲社会转型产生了积极影响,故选B项;大学的兴起是城市发展的产物,并非伴随着城市兴起产生,排除A项;人文主义复兴开始于14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大学的兴起与欧洲城市自治有关,并不能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排除D项。] 7.D [据所学可知,理性主义强调理性思考、科学探索、个人独立思考和道德自律。材料中洪堡对于科学的尊重、科学的自由生命力、学生的独立思想、理智和道德的强调,都体现了理性主义的精神,故选D项。] 8.C [据材料信息可知,马丁·路德反对教会的论文被用德文印刷后迅速传播,而德文书籍也随着印刷术的进步而大量出版,这有利于增强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即印刷术助推民族意识的发展,故选C项;材料强调德文出版书籍增加,重点是用民族语言进行思想宣传,即增强德意志民族意识,促进文化教育的普及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A项;马丁·路德反对教会并不意味着改变人们的宗教意识,人们仍然是虔诚的宗教信仰者,排除B项;材料表明经过印刷使得大量德文书籍出版并迅速传播,与教会统治地位无关,排除D项。] 9.D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欧洲各地先后出现公共图书馆运动,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逐渐成为主流。这一时期欧洲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不仅彰显了政府的公共属性和社会职能,也反映了社会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文化发展的重视,故选D项。] 10.C [此公约旨在保护发生武装冲突时的文化财产,这意味着尊重和维护每个国家的文化,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故选C项。] 11.D [根据材料“后庠序之教兴,而所谓书院者,未之或闻矣”“首善太学,其后天下州郡始相继有请建书院以养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书院曾经一度衰落,后来中央太学、地方书院都是人才培养的机构,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根据材料“五代学校不修,学者多各从其师,是以庐山有白鹿洞书院,嵩阳、岳麓亦各有书院”可知,五代时学校凋敝、书院兴起,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材料“后庠序之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