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质量检测(四)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张骞在公元前127年发现西域,其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正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对欧洲人的刺激是一样的。”这一观点说明( ) A.当时中国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B.欧洲和中亚各国普遍希望与中国广泛交流 C.张骞通西域加强了人们对外部世界的关注 D.张骞通西域刺激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活动 2.17—18世纪,以杭嘉湖平原为基地,中国生产了一批专为欧洲市场加工的独特的“中国风”丝绸。这些丝绸上的中国风格装饰是从事染织服饰设计的中国匠人为了迎合欧洲人的审美需求而再创作的一种独特的装饰风格。这一现象反映出( ) A.清廷的商业政策发生变动 B.东西方之间文化交流加深 C.封建官营手工业走向衰落 D.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 3.如图是一件玻璃水注,玻璃由古代埃及人最早制造,从东罗马帝国传入中国,该文物出土于辽宁北票十六国墓葬。这有助于我们了解( ) A.大一统对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 B.西欧与中国北方商贸路线情况 C.民族交融对生活习俗的深远影响 D.少数民族政权如何推动丝路交流 4.在埃及开罗附近的遗址中,发现唐至宋初的瓷片数以万计;叙利亚萨马拉遗址发现大批唐代陶瓷器;印度勃拉姆纳巴特遗址也发现唐代瓷片。以上信息表明唐代( ) A.瓷器是海外贸易的最主要商品 B.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范围较广 C.私人海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 D.中国已经成为东亚文化圈中心 5.20世纪,敦煌莫高窟出土一千多枚回鹘文木活字。这些木活字中,既有类似汉字以词为单位的活字,又有类似西方文字的字母,每枚木活字表面均有墨迹和磨损,据推测其年代约为12—13世纪上半叶之间。这些回鹘文木活字,可以佐证( ) A.活字印刷术的准确发明时间 B.丝绸之路有利于中西文化交流 C.欧洲字母文字的起源与演进 D.隋唐时期民族交往交流的方式 6.据考古发现,蒙元时期,在乌兰察布(内蒙古地区)明水元墓中,出土的纳失石(波斯语)辫线锦袍上有狮身人面像的刺绣图案;在赤峰地区发现元代伊斯兰教墓石和景教徒瓷质墓碑;在乌盟四子王旗发现元代驿站遗址和巨型敖包。这些考古发现可以用来佐证( ) A.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之间的经济交流 B.丝绸之路兴衰与统治政策无关 C.草原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D.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范围的广泛 7.商人往来于丝绸之路上,他们有时遇贼被杀,有时遇热风。名贵的丝绸要历经千辛万苦才能运到西方,他们也传播了语言、艺术、技艺和宗教。材料表明商人发挥的主要作用是( ) A.为国家积累了物质财富 B.传播东西方文化与文明 C.了解沿途的民风民俗 D.主要将丝绸运抵西方 8.有学者指出丝绸之路从出现伊始,“它仿佛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沿途的一个个亚欧文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民族、各文明的科技、制度和文化不断地发生剧烈碰撞,最终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作者意在强调丝绸之路( ) A.影响人类文明发展进程 B.促进东西方科技的交流 C.带来社会制度文化碰撞 D.加强亚欧之间文明联系 9.许多欧洲观察家认为,“(近代)世界贸易不仅扩大了财富,在新旧大陆之间交换了作物和新发明,而且还给许多‘不信神的民族’传去了耶稣基督的福音”。站在他们的理解角度,世界贸易( ) A.改变了人们的精神信仰 B.促进了世界经济文化交流 C.是连接新旧社会的桥梁 D.传播了欧洲先进社会制度 10.下表为16—17世纪载有明代青花瓷的沉船列表。据此推断,当时( ) 年代 沉船之地 国籍与船名 1544年 南非海岸 葡萄牙圣班多号 16世纪 前半叶 马来半岛东方海域 葡萄牙宣德号 1552年 南非海岸 葡萄牙圣若奥号 1576年 今美国南加州海岸 西班牙圣菲利普号 1588年 爱尔兰水城 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