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91174

18.5 第1课时 分式方程 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05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0次 大小:1041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8.5,1课时,分式方程,教案,人教,数学
  • cover
18.5分式方程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内容与内容解析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八章第五节“分式方程”第一课时,核心是分式方程的概念、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以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不含增根情况)。 (二)教学内容解析 地位与作用:分式方程是“整式方程”的延伸,是刻画现实问题中“含有分式关系”数量关系的重要模型,也是后续学习反比例函数、二次方程应用的基础,在初中代数知识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教学重点】分式方程的概念及解法 二、目标与目标解析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分式方程的定义,能准确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分式方程。 2. 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不含增根),能规范书写解题步骤。 3. 体会“转化思想”(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初步感知“检验”的必要性,培养严谨的解题习惯。 (二)教学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能通过对比整式方程,指出分式方程“分母含未知数”的本质特征,对给定的方程能准确分类。 达成目标2:面对如分式方程,能自主完成“去分母(乘最简公分母)→解整式方程→检验→写答案”的完整步骤,计算结果准确。 达成目标3:在解题过程中,能说出“为何要乘最简公分母”(将分式转化为整式),并解释“检验”的目的(防止分母为0,保证方程有意义)。 三、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理解分式的概念及基本性质,能进行分式的化简运算,具备“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的初步转化思想。 对“检验步骤”重视不足,认为是“多余操作”,不理解增根产生的原因,解题后常省略检验。基于上述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 【教学难点】理解“去分母”的依据(等式性质2),以及为何去分母后需检验(避免增根)。 四、教学策略分析 复习导入策略:对比唤醒,搭建桥梁 通过“复习+对比”导入:先让学生用科学记数法表示680000(大于1的数),回顾“小数点左移n位,指数为正n”;再抛出问题“如何表示0.00068”,引发认知冲突,自然过渡到本节课主题,实现知识迁移的铺垫。 五、教学过程分析 (一)情境引入 为解决章引言中提出的问题,我们通过设未知数,用分式表示问题中的量,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得到了方程 ① 方程①的分母中含有未知数,像这样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叫作分式方程 . 我们以前学习的方程都是整式方程,它们的未知数不在分母中.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降低新知识的学习难度。 (二)主动参与、感悟新知 为解决引言中提出的问题,我们通过设未知数,用分式表示问题中的量,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得到了方程=.仔细观察这个方程,未知数有什么特点?   【新知】方程=的分母中含有未知数,像这样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叫作分式方程.   注意:我们以前学习的方程都是整式方程,它们的未知数都不在分母中.   【练习】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分式方程?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1)=5; (2)=1;   (3)x2-x+=5; (4)-;   (5)+=7; (6)-=1.   【答案】(1)(5)(6)是分式方程;   (2)(3)(4)不是分式方程.   理由:(2)(3)分母中不含未知数,不是分式方程;(4)不是方程.   【归纳】分式方程的三个特征:   ①是方程;   ②方程中含分母;   ③分母中含有未知数. 特别注意,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分式方程时,不能对式子进行约分、通分变形,更不能利用等式的性质对其进行变形. 解分式方程:=.   【追问】1.如何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   【追问】2.如何去分母?去分母的依据是什么呢?   【答案】解:方程两边同乘(30+v)(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