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97156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8.2 分式的乘法与除法 教案

日期:2025-10-05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3364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初中,数学,人教,八年级,上册,18.2
  • cover
18.2分式的乘法与除法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内容与内容解析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八章第二节“分式的乘法与除法”第一课时,核心是分式的乘法法则与分式的除法法则,包括法则推导、例题解析及基础练习。 (二)教学内容解析 分式乘除法是分数乘除法的“升级版”,本质是将“数的运算”拓展到“代数式的运算”,需遵循“先约分再计算”的核心逻辑,约分的关键是找到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含多项式因式)。此内容是后续学习分式加减、分式方程的基础,也是实现代数运算能力从“整式”到“分式”跨越的关键节点。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分式的乘除法运算法则,通过类比分数的乘除法法则,提高联想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目标与目标解析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分式乘法与除法法则的推导过程,能准确表述法则。 2. 能运用分式乘除法法则,熟练计算不含多项式因式的分式乘除运算。 3. 体会“类比分数运算推导分式运算”的数学思想,提升代数运算的严谨性。 (二)教学目标解析 1. 能准确回忆分数乘除法法则,明确分式的运算法则与分数的运算法则的关联与区别;能通过小组讨论或自主推导,说出分式的乘法法则和除法法则,理解法则中“分母不为0”的限制条件;初步形成“从已知知识迁移到未知知识”的数学思维习惯。 2. 通过“分数→分式”的类比推导,让学生感知“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在计算中培养关注“符号”“因式分解”“分母不为0”的严谨性,为后续复杂分式运算奠定思维基础。 三、学生学情分析 已有基础:学生已掌握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先约分再计算)、整式的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及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具备“类比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思维潜力。基于上述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 【教学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乘除运算. 四、教学策略分析 1. 类比迁移策略:以分数乘除法为“锚点”,通过“计算分数乘除→观察规律→猜想分式法则→验证法则”的流程,引导学生自主推导分式乘除法法则,降低抽象知识的学习难度。 2. 问题驱动策略:设计递进式问题链,如“分数乘法为什么可以先约分?”“分式乘法能否也先约分?”“分式除法与乘法有什么联系?”,推动学生思考,突破“忽略分母不为0”“约分顺序错误”等难点。 3. 精讲多练策略:教师针对法则推导和典型例题(如含单一字母的分式乘除)进行精讲,明确步骤规范(“一找公因式、二约分、三计算、四化简”);随后安排分层练习(基础题、变式题),让学生通过实践巩固法则,提升运算熟练度。 五、教学过程分析 (一)情境引入 请同学们观察下列运算并填空: 1. ; 2. ; 3. ; 4. .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降低新知识的学习难度。 (二)主动参与、感悟新知 类比以上分数的运算,计算:·;÷; 类比分数的乘法、除法法则,你能说出分式的乘法、除法法则吗? 归纳: 分式的乘法法则: 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分式除法法则: 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 ÷=· 除法转化为乘法=. 【例1】计算: (1)·; (2)÷.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醒学生:运算结果要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 【答案】解:(1)·==; (2)÷=·=-=-. 【例2】计算: (1)·; (2)÷. 【答案】解:(1)· =· = =; (2)÷ =-·(m2-7m) =- =-. 【归纳】分式乘法的两种类型 (1)若分子、分母是单项式,可先将分子、分母分别相乘,再约去公因式,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 (2)若分子、分母中有多项式,则先把多项式因式分解,再看能否约分,最后相乘.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