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07867

河北省唐山二中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日期:2025-11-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6次 大小:975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河北省,唐山,二中,2025-2026,学年,高一
    唐山二中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月考1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70分) 1.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流域出现了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大致同一时期,长江下游有 A.河姆渡文化 B.龙山文化 C.红山文化 D.二里头文化 2.关于夏朝,先秦文献多次言及“夏”“有夏”;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实践,以探索“夏墟”的存在。这反映了 A.先秦文献的可靠性 B.出土古文字材料的关键性 C.考古发掘的重要性 D.文献与实物互补的必要性 3.周人以九百亩为一“井”,平均分为九块,每块一百亩,中间一块为公田,周边八块为私田;私田由个人耕种,每家一块,收获归己,中间的公田由八家人共同耕种,收获归公。此土地制度 A.被称作均田制 B.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C.始于商鞅变法 D.造成了分封制的瓦解 4.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卜辞中,载有大量用于纪日的干支记录。而商朝国君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武丁、帝辛等,这体现了商朝( ) A.迷信活动的盛行 B.宗法观念的影响 C.王权的自我神化 D.原始的宗教信仰 5.谈及个人的政治抱负和所心仪的时代,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下列各项中,与孔子“从周”相关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6.铁器使用、地主与自耕农、列国变法……以及百家争鸣、礼崩乐坏这些新现象,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 ) A.政治动荡 B.思想解放 C.经济发展 D.社会转型 7.春秋时期,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墨子 8.春秋以前,大国作战主要是为了争夺中间空旷地带和控制弱小国家,并不倾全力而战,作战时讲究阵形、程序、礼节,多少带有“文质彬彬”的色彩。战国时期的作战则大多是为了歼灭对方主力,给予敌军毁灭性打击,“文质彬彬”的色彩完全消失。这反映出( ) A.儒家主流思想地位确立 B.社会转型影响价值取向 C.礼乐制度影响力的消亡 D.新兴地主势力逐渐崛起 9.春秋时期,针对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形势,孔子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据此可知,孔子的政治主张是( ) A.隆礼重法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为政以德 10.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自称为“华夏”。即使彼此之间发生战争,也不会把敌对的诸侯国蔑称为“夷”或“戎”。由此可见 A.分封制已完全瓦解 B.民族认同得到加强 C.社会思想发生剧变 D.诸侯进行广泛合作 11.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中央集权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12.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统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集中 C.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奴隶制度 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1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指出:“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段话实际上肯定了秦朝 A.推行郡县制度 B.建立皇帝制度 C.设置三公九卿制 D.实行焚书坑儒 14.秦朝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权力运行机制 A.有助于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 B.极大地削弱了君主专制 C.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民主观念渗入到政治体制 15.《通志》记载:“始皇帝……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