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网)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2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 性质定理2 等腰△ABC沿折痕AD对折,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如下表: 重合的线段 重合的角 AB与AC ∠B与∠C BD与CD ∠BAD与∠CAD AD与AD ∠ADB与∠ADC A C B D 思考 线段AD有什么特点? 位置关系?长度大小关系? 中线 角平分线 高 A B C D 定理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重合. 简称“三线合一”. 可分解成下面三个方面来理解: 1.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又是底边上的高线. ∵AB = AC, ∠1 =∠2(已知) ∴BD = DC, AD⊥B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A B C D 1 2 2.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中线,既是底边上的高线,又是顶角平分线. ∵AB = AC BD = DC (已知) ∴AD⊥BC ∠1 =∠2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A B C D 1 2 3.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又是顶角平分线. ∵AB=AC AD⊥BC (已知) ∴BD=DC ∠1=∠2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A B C D 1 2 例2 如图,在△ABC中,AB =AC,AD 是 BC 边上的中线,点 E 是 AD 上一点,求证:BE = CE. 证明 ∵ AB = AC,AD 是边 BC 上的中线,(已知) ∴ AD 是 BC 边上的高.(三线合一) ∴ AD 垂直平分线段 BC .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 ∵ 点 E 是 AD 上一点(已知) ∴ BE = CE.(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例3 求证:斜边和一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已知:如图,在 Rt△ABC 和 Rt△A'B'C' 中, ∠C =∠C' = 90°,AB = A'B',AC = A'C' 求证:Rt△ABC≌Rt△A'B'C'. A' A B C C' B' A B C (C') 证明:如图,在平面内移动 Rt△ABC 和 Rt△A'B'C',使点 A 和 A',点 C 和 C' 重合,点 B 和点 B' 在 AC 两侧. ∵∠BCB' = 90° + 90°= 180°, ∴B,C,B'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在△ABB' 中,∵AB = AB',∴∠B = ∠B'. 在 Rt△ABC 和 Rt△A'B'C' 中, ∠ACB =∠A'C'B' (已知), ∠B =∠B' (已证), AB = A'B' (已知), ∴Rt△ABC≌Rt△A'B'C' (AAS). (A') A B C (C') B' A B C 三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有“三线合一”的性质吗?等边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对于等边三角形也成立. 思考 结论: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的中线、高和对应的角平分线都重合。即都“三线合一”. 总结 定理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推论: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相等,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 定理2: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重合.简称“三线合一”。(包括等边三角形) 巩固提升 A B C D ( ( 1 2 1.填空:如图,在△ABC 中,AB = AC. ∵ AD⊥BC,∴∠____=∠____,_____=_____.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与 、 重合) (2) ∵ AD 是中线, ∴ ____⊥____,∠____ =∠____. (3) ∵ AD 是角平分线, ∴ ____⊥____,____ =____. 1 2 2 BD CD AD BC BD 1 BC AD CD 底边上的中线 ∠A的角平分线 2.已知:如图,点 D、E 在△ABC 的边 BC 上,AB=AC,AD=AE,求证:BD=CE; A B D E C 证明:如图,过 A 作 AG⊥BC 于 G. ∵ AB=AC,AD=AE, ∴ BG=CG,DG=EG. ∴ BG-DG=CG-EG. ∴ BD=CE. A B D G E C 3.如图,用一把等腰三角板,在底边中点处做一个记号D,再从顶点悬下铅锤,把这把等腰三角板的底边放在屋梁上,看铅垂线是不是通过记号D,就能检查屋梁是不是水平.这是为什么? (1)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2)你对本节课中等腰三角形与轴对称概念的联系有何体会? 课堂小结 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完成练习;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课后作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