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30287

7.2.1.定义与命题 教学课件(共15张PPT)-初中数学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08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57451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八年级,2024,北师大,数学,初中,7.2.1.
  • cover
(课件网) 第七章 证明 2 认识证明 第1课时 定义与命题 探究与应用 课堂小结与检测 1.什么叫作“两点之间的距离” 2.无理数的定义是什么 3.什么叫作“等腰三角形” 探究与应用 【探究1】 定义 1.“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作这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定义; 2.“无限不循环小数称为无理数”是“ 无理数———的定义; 3.“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腰三角形”是“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概括新知】 为了进行有理有据的证明,必须对某些名称和术语形成共同的认识.为此,就要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也就是给出它们的定义. 探究与应用 【探究1】 定义 【尝试·思考】 下列语句中,哪些语句对事情作出了判断,哪些没有 (1)任何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角是直角; (2)对顶角相等; (3)无论n为怎样的自然数,式子n2-n+11的值都是质数; (4)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5)你喜欢数学吗 (6)作线段AB=CD. 探究与应用 【探究2】 命题 答:(1)(2)(3)(4)对事情作出了判断,而(5)(6)没有. 【概括新知】 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作命题. 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 探究与应用 【探究2】 命题 【应用】 例 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命题: (1)画直线AB; (2)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3)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4)同位角相等吗 (5)如果ab=0,那么b=0. 探究与应用 【探究2】 命题 解:(1)不是命题. (2)是命题. (3)是命题. (4)不是命题. (5)是命题. 【思考·交流】 观察下列命题,你能发现这些命题有什么共同的结构特征 其他命题是否也有这样的结构特征呢 与同伴进行交流. (1)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如果a=b,那么a2=b2; (3)如果两个三角形中有两边和一个角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探究与应用 【探究2】 命题 结构特征:“如果”后面跟的是条件,“那么”后面跟的是结论 【概括新知】 一般地,每个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的事项, 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 命题通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 “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 探究与应用 【探究2】 命题 【尝试·思考】 指出下列各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其中哪些命题是错误的 你是如何判断的 (1)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 (2)如果a≠b,b≠c,那么a≠c; (3)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4)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探究与应用 【探究2】 命题 (1)条件是:两个角相等, 结论是:它们是对顶角,是假命题; (2)条件是:a≠b,b≠c, 结论是:a≠c,是真命题; (3)条件是:两个三角形全等, 结论是: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是真命题; (4)条件是:三个角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 结论是:它们的和等于180°,是真命题. 【概括新知】 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常常可以举出一个例子, 使它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 探究与应用 【探究2】 命题 【应用】 例 指出下列各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通过反例说明其中的假命题. (1)在同一年内,如果5月4日是星期一,那么5月11日也是星期一. (2)三个内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如果=,那么x=4; 探究与应用 【探究2】 命题 (1)条件是“5月4日是星期一”,结论是“这一年的5月11日也是星期一”. 这个命题是真命题. (2)条件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结论是“它是等边三角形”. 这个命题是真命题. (3)条件是“=”,结论是“x=4”. 这个命题是假命题,x=. 【拓展提升】 对于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a,b,c,给出下列五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