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34874

12.4 2 线段垂直平分线 教学课件(共21张PPT)-初中数学华东师大版(2024)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14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58550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八年级,2024,华东师大,数学,初中,12.4
  • cover
(课件网)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12.4 逆命题和逆定理 2. 线段垂直平分线 知识关联 探究与应用 课堂小结与检测 知识关联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是什么? 如果一条直线垂直平分已知线段,那么该直线是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 如图,直线l⊥AB于点O且OA=OB, 则直线l是AB的垂直平分线. A B l O 【探究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猜想】 探究与应用 1.作线段AB并作它的垂直平分线MN; 2.在MN上任取一点P,将线段沿直线MN对折,连结PA、PB; 3.量一量PA、PB的长,你发现了什么? 4.在MN上另取一点Q,连结QA、QB,量一量QA、QB的长,你又发现了什么? 猜想: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M A B N P Q 【探究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探究与应用 【证明】 M N P A C B 已知:如图,MN丄AB,垂足为点C,AC =BC,点P是直线MN上的任意一点. 求证:PA=PB. 分析:要得到PA=PB △APC≌△BPC 边: 角: 边: AC=BC ∠ACP=∠BCP PC=PC 【探究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探究与应用 M N P A C B 证明: ∵MN ⊥AB, ∴∠ACP=∠BCP=90°. 在△ACP和△BCP中, ∵ ∴ △ACP≌△BCP(SAS). ∴PA=P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AC=BC, ∠ACP=∠BCP, PC=PC, 【探究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知识要点】 探究与应用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几何语言: ∵MN⊥ AB,AC=BC,点P在MN上, ∴AP=BP. M N P A C B l 点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 距离(线段)相等 【作用】利用该性质定理可以解决线段相等的问题. 【探究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应用】 探究与应用 解:∵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BD, ∴BD+CD=AD+CD=AC=5. (1)∵△BCD的周长为8, ∴BC=△BCD的周长-(BD+CD)=8-5=3. (2)∵BC=4, ∴△BCD的周长=BC+(BD+CD)=4+5=9. 例1 如图,在△ABC中,AC=5,AB的垂直平分线DE分别交 AB,AC于点E,D. (1)若△BCD的周长为8,求BC的长; (2)若BC=4,求△BCD的周长. 转化思想 【探究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探究与应用 【探索】 写出该性质定理与它的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你有什么发现? 条 件 结 论 性质定理 逆命题 一个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这个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一个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这个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条件和结论反过来会有什么结果呢? 这个逆命题是不是一个真命题?你能证明吗? 【探究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证明】 探究与应用 逆命题 如果一个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个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已知: 如图,QA=QB. 求证: 点Q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分析:为了证明点Q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思路1 可以先过点Q作线段AB的垂线,然后证明该垂线平分线段AB; 思路2 可以先平分线段AB,设线段AB的中点为点C,然后证明QC垂直于线段AB. 【探究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探究与应用 (法一)证明:过点Q作MN⊥AB,垂足为点C, ∵QA=QB,QC⊥AB, ∴AC=BC(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点Q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已知: 如图,QA=QB. 求证: 点Q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你能写出后一种添加辅助线的证明过程吗? 【探究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探究与应用 (法二)证明:取线段AB的中点C,则AC=BC. ∵QA=QB,AC=BC, ∴QC⊥AB(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点Q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A C B N M Q 已知: 如图,QA=QB. 求证:点Q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探究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知识要点】 探究与应用 几何语言: ∵PA =PB, ∴点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作用:判断一个点是否在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