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相似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一、知识回顾 二、引例导学 三、案例分析 四、反思提升 目录 一、知识回顾 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判定 1.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根据相似多边形的定义,三角分别相等、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1.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判定1 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判定2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判定3 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二、引例导学 引例1:如图,在△ABC中,AB=6,AC=8,AD=4。在AC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以A、D、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若存在,求线段AP的长度;否则,请说明理由。 思考:通过分析可知,∠A为公共角,也即判定2中所说的“夹角”。在此前提下证明两三角形相似,还需满足对应边成比例。因此,对应边的分析,成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那么AD都可能与谁成为对应边呢? 思路分析 假设AD与AB对应,则AP与AC对应,如下图: 假设AD与AC对应,则AP与AB对应,如下图: 当AD与AB对应时,即△ADP∽△ABC 解: 当AD与AC对应时,即△APD∽△ABC 引例2: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AB=8,AD=3,BC=4,点P为AB边上一动点。若△ADP与以P、B、C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求线段AP的长度。 思考:通过对已知条件的分析可知,∠A=∠B=90°。其构图虽与引例1不同,但解决问题的关键相同。请大家思考: (1)若△ADP与以P、B、C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AD都可能与谁成为对应边? (2)找准对应边后,结合已知条件,我们通常用什么方法求线段AP的长度? 3 4 8 (1)若AD与PB对应,则△ADP∽△BPC 解:设AP=x,则PB=8-x。 (2)若AD与BC对应,则△ADP∽△BCP 3 4 x 8-x 小结 上述引例中谈及的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虽构图不同,但问题分析的切入点相同:从相等的角入手;问题解决的关键点相同:找准对应边;考察的知识点相同: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因此,对于此类问题的探讨,可首先寻找对应角,然后找准对应边,最后结合已知条件建立等式,求出此时的数量关系。 三、案例分析 案例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C: 经过点(1,1)和(4,1). (1)求抛物线C的对称轴. (2)当a=-1时,将抛物线C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抛物线C1. ①求抛物线C1的解析式. ②设抛物线C1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右侧),与y轴交于点C,连接BC.点D为第一象限内抛物线C1上一动点,过点D作DE垂直OA于点E.设点D的横坐标为m.是否存在点D,使得以点O,D,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OC相似,若存在,求出的m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因为抛物线图象过(1,1)、(4,1)两点,这两点的纵坐标相同,根据抛物线的性质可知,对称轴是x=(1+4)÷2=2.5; (2)①将点(1,1)、(4,1)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1,0),(2,0)。又因为,a=-1,设交点式为:y=-1(x+1)(x-2),整理可得二次函数C1表达式为 。 D E 三、案例分析 案例2:如图,已知抛物线经过点A(-2,0),B(-3,3)及原点O,顶点为C. (1)求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 (2)P是抛物线上第一象限内的动点,过点P作PM⊥x轴,垂足为M。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P,M,A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OC相似?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抛物线经过点O(0,0),A(-2,0) ∴设解析式为:y=a(x-0)(x+2) ∵经过B(-3,3) ∴3=a(-3-0)(-3+2) ∴a=1 即:y=x2+2x 解:∵B(-3,3),C(-1,-1) ∴∠BOC=90° ①角的和差: ∠BOC=∠BOA+∠COA ②勾股定理逆定理 BC2=OB2+OC2 三、案例分析 案例2:如图,已知抛物线经过点A(-2,0),B(-3,3)及原点O,顶点为C. (1)求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 (2)P是抛物线上第一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