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漫步考场若等闲》 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漫步考场若等闲》 学科 心理健康教育 年级 九年级 单元 第六单元 版本 北师大版 册别 下册 1.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聚焦九年级学生中考压力,通过分析考试焦虑的表现、成因及应对策略,帮助学生掌握缓解焦虑的方法,以积极心态面对考试。 学生情况分析:九年级学生面临升学压力,易产生考试焦虑,表现为心理紧张、生理不适和行为异常。需引导其正确认知焦虑,掌握科学应对技巧。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结合多媒体(PPT、放松训练视频等)增强互动性与直观性。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制作包含文字、图片、放松训练动画的 PPT 课件,准备相关案例视频。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 知识目标: 理解考试焦虑的定义、表现及成因。 掌握放松训练、写日记等应对策略。 能力目标:能识别自身焦虑状态,灵活运用应对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考试信心,培养从容应考的心态。 1.课堂表现评价(师评 + 互评):观察学生在讨论、角色扮演中的参与度及应对策略运用。 2.知识掌握评价(师评):通过课堂提问、小测验考查对焦虑表现及应对方法的理解。 3.实践操作评价(师评):在放松训练活动中评价动作规范性及效果。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考试焦虑的应对策略(放松训练、写日记等)。 学习难点: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技巧,克服焦虑情绪。 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小美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应对方法。 2.角色扮演:模拟考场情境,实践放松技巧。 3.小组讨论:分享个人焦虑经历,总结有效策略。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教学导入 创设生活情境,明确学习任务 (3分钟) 播放中考查分新闻视频,提问:“你会以怎样的姿态面对考试?” 引出主题。 引发共鸣,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究新知 分解学习任务,开展学习尝试 (5分钟) 1.讲解考试焦虑的定义、表现(心理、行为、生理)。 2.分析小美案例,讨论焦虑成因(家长期望、自我怀疑等)。 系统知识输入,结合案例深化理解。 三、讨论方案 分析学习尝试,讨论学习方案 (5分钟) 分组讨论: 1. 小玲和李星的问题是什么? 2. 如何帮助小美走出困境? 培养分析能力,促进经验分享。 四、合作实践 按照学习方案,进行学习实践 (16分钟) 1.分组与情境选择(3分钟) 全班分为6组,每组 5-6 人,民主推选组长负责协调分工。 提供3种考试焦虑情境供小组选择(如考前失眠、考场大脑空白、考试中途被干扰),也可自选其他情境。 示例分工:1 人扮演考生,1 人扮演监考老师,2 人扮演家长 / 同学,1 人担任旁白,1 人负责记录应对策略。 2.剧情设计与排练(5 分钟) 小组根据所选情境设计 2 个阶段的剧情:焦虑产生时(如拿到试卷后手抖)→ 运用应对策略(如肌肉放松法、自我鼓励)。 教师提供 “考场应对工具箱”(深呼吸法、积极暗示话术、时间管理技巧)作为参考框架。 教师指导重点:强调策略需符合 “可操作性、即时性” 原则,例如“先易后难答题法”可快速建立信心。 3.班级展示与互动(8 分钟) 每组限时 3 分钟表演,其他小组需记录 “有效应对策略” 和 “可改进之处”。 示例场景: 小组A模拟 “考前失眠”:考生通过肌肉放松法(从脚趾到头皮逐步放松)配合积极暗示(“我已经准备充分”)缓解焦虑。 小组B模拟 “考场大脑空白”:考生暂停答题,闭眼深呼吸 3 次,默念 “先完成简单题目”,逐步恢复状态。 教师穿插提问:“如果考试剩余 10 分钟仍有大题未完成,如何调整心态?” 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真实考试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放松训练、积极暗示等应对策略,增强临场应变能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