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0 不求甚解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2、理解文中举例论证的作用 3、了解驳论文的论证思路。 2学情分析 本文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现代文中的议论文,所以首要的任务是帮助他们建立对于议论文语言严密性地初步认识,这远比灌输概念和考点来得重要,学生对于议论文是如何证明观点的思路在之前的两篇文言文议论文中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应该以此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之前的文言文学习体验运用到这篇现代议论文的学习中,相信一定可以事半功倍。 3重点难点 理解文中举例论证的作用,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旧知导入 在八年级上的时候我们曾学过两篇文言文《黄生》和《潍县》,同学们还记得他们在提出自己的观点时有什么不同之处?21教育网 活动2【讲授】初读课文 理清思路 1.作者想要反驳一个怎样的观点? “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是不对的” 2.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树靶子-引出处-阐内涵-证观点-结全文 活动3【讲授】再读课文 品味语言 1.作者认为“不求甚解”的含义是什么?“谦虚”和“活读” 2.作者是如何证明这观点的呢? (1)归纳举例论证的内容 (2)分析举例论证的作用 活动4【活动】拓展阅读 深入理解 原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被编者删去了,请阅读之后将这段话归位:陆象山的话应该放在文章的哪一部分?其作用是什么?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活动5【作业】作业布置 巩固教学 1.整理课文笔记 2.完成《千万别折腾汉字》的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千万别折腾汉字 ①这两年,总有人拿汉字说事。一会儿说繁体字要进课堂,一会儿又说用十年时间,放弃简化字、恢复繁体字。如果你像小沈阳那样问一句“为什么呢 ”他会说出一大串的理由:第一,现在已是电脑时代,不存在书写困难的问题;第二,台湾至今还在用繁体字,大陆恢复繁体字,有助于海峡两岸的统一;第三,简化字太粗糙,破坏了汉字的审美效果。一副振振有词的样子,真像是真理在握似的。21cnjy.com ②可是,了解一下汉字的历史,你就不能不对这种主张打个问号。作为一个符号系统,形态的繁简是有其自身的演变规律的。汉字诞生之初,曾经由简到繁,这是为了提高识别的清晰度,让每一个汉字都能具有鲜明的标志;但繁到一定程度便成了负担,于是从汉代开始,汉字在总体上由繁趋简,人们考虑的是学习和使用的便捷。讨论汉字繁简问题,是不能忽略这个大背景的。【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③随便举个例子吧,比如“灰尘”的“尘”字。他在战国时候的写法,是三个“鹿”字构成品字形,再在上面“鹿”的两旁各加一个“土”字。这是一个会意字,意思是群鹿飞奔,尘土飞扬。就造字来说,这个字是造得很形象的;可是一个字要写三十九笔,在当时的书写条件下,简直是一场苦役。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逐步简化的过程:先是去掉一个“土”字,后来又去掉两个“鹿”字写成了“塵”;( )简化到这种程度,人们( )不胜其“繁”,民间又出现了俗体字“尘”。今天,这个字已经成为我们的简化字。“小土为尘”,何等聪明!它凝聚着我们祖先创造的智慧,也记录着汉字发展的轨迹。舍“尘”字不用而恢复到“塵”甚至是三“鹿”两“土”的战国形象,这不是开历史的倒车吗 21·世纪 教育网 ④不错,现在是电脑时代,可学习汉字,还是要从一笔一画开始的,并不因电脑而改变它的认知规律。有位语言学家曾告诉我,当年推行简化字,他曾到一所学校里告诉小学生,“以后你们再写学校的‘学’字,只要写八画的‘学’,不必再写十六画的‘學’”。这话刚一说完,课堂里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