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19859

第1章 微专题1 基底法求线线角与点点距(课件 讲义)高中数学 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

日期:2025-10-20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22827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专题,必修,选择性,2019,人教,数学
    微专题1 基底法求线线角与点点距 典例剖析素养初现 拓展1 基底法求线线角 例1 (教材P15第7题)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DD1,BD的中点,点G在CD上,且CG=CD. (例1) (1) 求证:EF⊥B1C; 【解答】 因为=+=-+(+)=--+,=+=-+,所以·=·(-+)=2-2=0,所以⊥,即EF⊥B1C. (2) 求EF与C1G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答】 因为=+=--,所以·=·=2-2=.记EF与C1G所成的角为θ,易得EF=,C1G=,则cos θ===,即EF与C1G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变式1 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DA,DB,DC两两垂直,且DB=DC=DA=2,E为BC的中点. (变式1) (1) 求证:AE⊥BC; 【解答】 因为=-=(+)-,=-,所以·=·(-)=2-2-·+·.又因为DA,DB,DC两两垂直,且DB=DC=DA=2,所以·=0,故AE⊥BC. (2) 求异面直线AE与DC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答】 ·=·=·+2-·=2=2.由||2=2=2+2+2=6,得||=,所以cos 〈,〉===,故异面直线AE与D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拓展2 基底法求点点距 例2 在自然界中,构成晶体的最基本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其形状一般是平行六面体,具体形状大小由它的三组棱长a,b,c及棱间夹角α,β,γ(合称为“晶胞参数”)来表征.如图是某种晶体的晶胞,其中a=2,b=c=1,α=60°,β=90°,γ=120°,求该晶胞的对角线AC1的长. (例2) 【解答】 如图,=+=++=++.由题可知||=2,||=||=1,α=∠A1AB=60°,β=∠A1AD=90°,∠BAD=180°-γ=60°,所以2=2+2+2+2·+2·+2·=4+1+1+2×2×1×cos 60°+2×2×1×cos 60°+2×1×1×cos 90°=10,从而||=,故该晶胞的对角线AC1的长为. (例2答) 变式2 已知线段AB在平面α内,线段AC⊥α,线段BD⊥AB,且BD与α所成的角是30°(点C,D在平面α同侧).若AB=a,AC=BD=b,求C,D间的距离. 【解答】 由AC⊥α,知AC⊥AB.如图,过点D作DD′⊥α于点D′,连接BD′,则∠DBD′=30°,〈,〉=120°,所以||2=·=(++)2=||2+||2+||2+2·+2·+2·=b2+a2+b2+2b2·cos 120°=a2+b2,故CD=. (变式2答) 涉及空间直线的垂直、平行,线段长度、夹角等问题,可以利用基向量,通过数量积的运算或共线定理来解决. (1) 线线垂直可用a·b=0证明,线线平行可用a=λb证明,其中a,b用基向量表示; (2)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可用公式cos θ=求解,其中a,b用基向量表示; (3) 线段长度或距离问题可转化为向量模的问题,利用向量模的计算公式|a|=计算,其中a用基向量表示. 随堂内化及时评价 1.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已知M,N分别为AB,B1C的中点,且AB=a,则MN等于( A ) (第1题) A. a B. a C. a D. a 【解析】 由题图知=++=++(-+)=++,则||2=a2+a2+a2=a2,所以MN=a. 2.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已知O是底面正方形ABCD的中心,M是DD1的中点,N是A1B1的中点,则直线ON与AM的位置关系是( B ) A. 平行     B. 垂直    C. 相交     D. 不确定 【解析】 由题知=+,=++=-(+)++=-+.设||=a,则·=·=-2+·-·+2=-a2+a2=0,所以⊥,即ON⊥AM. 3.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异面直线BC1与AC所成角的大小为( C ) (第3题) A.   B.    C.    D. 【解析】 不妨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2+·+·=0+2+0+0=2=1.又因为||=,||=,所以cos 〈,〉===.因为〈,〉∈[0,π],所以〈,〉=,所以异面直线BC1与AC所成角的大小为. 4. 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已知AB=2,BC=B1B=1,M,N分别是AD,DC的中点,则异面直线MN与BC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第4题)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