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55794

5.7 三角函数的应用(课件 讲义)高中数学 人教A版(2019)必修 第一册

日期:2025-10-22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31140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必修,2019,高中,数学,三角函数
    5.7 三角函数的应用 学习 目标 1. 了解y=A sin (ωx+φ)的图象的物理意义,能指出简谐运动中的振幅、周期、相位、初相. 2. 能用三角函数模型解决一些具有周期变化规律的实际问题. 新知初探基础落实 请同学阅读课本P242—P248,完成下列填空. 1. 函数y=A sin (ωx+φ)(A>0,ω>0)中,各参数的物理意义 振幅 A __它是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__ 周期 T= __它是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往复运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__ 频率 f= __它是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往复运动的次数__ 相位 ωx+φ __x=0时的相位φ称为初相__ 2. 应用三角函数模型解决问题,首先要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分析它的变化趋势,确定它的周期,从而建立起适当的三角函数模型,解决问题的一般程序如下: (1) 审题,先审清楚题目条件、要求、理解数学关系. (2) 建模,分析题目特性,选择适当的三角函数模型. (3) 求解,对所建立的三角函数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得到数学结论. (4) 还原,把数学结论还原为实际问题的解答. 典例精讲能力初成 探究1 三角函数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例1 音叉是呈“Y”形的钢质或铝合金发声器,如图(1),各种音叉可因其质量和叉臂长短、粗细不同而在振动时发出不同频率的纯音.敲击某个音叉时,在一定时间内,音叉上点P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y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为y=sin ωt.如图(2)是该函数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则ω=( D ) 图(1) 图(2) (例1)     A. 200  B. 400 C. 200π  D. 400π 【解析】由图象可得,ω>0,T=4×=,即=,则ω=400π. (1) 三角函数常涉及的物理学问题有单摆、光波、电流、机械波等,其共同的特点是具有周期性; (2) 明确物理概念的意义,此类问题往往涉及诸如频率、振幅等概念,因此要熟知其意义并与对应的三角函数知识结合解题. 变式 一根长l cm的线,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一个小球,小球摆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s(单位:cm)与时间t(单位:s)的函数关系式是s=3cos ,其中g是重力加速度,当小球摆动的周期是1 s时,线长l=( D ) A. cm  B. cm C. cm  D. cm 【解析】由题意,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T=,所以==2π,所以线长为l=(cm). 探究2 三角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本P245例1)如图,某地一天从6~14时的温度变化曲线近似满足函数y= A sin (ωx+φ)+b. (例2) (1) 求这一天6~14时的最大温差; 【解答】由题图可知,这段时间的最大温差是20℃. (2) 写出这段曲线的函数解析式. 【解答】由题图可以看出,从6~14时的图象是函数y=A sin (ωx+φ)+b①的半个周期的图象,所以A=×(30-10)=10,b=×(30+10)=20.因为×=14-6,所以ω=.将A=10,b=20,ω=,x=6,y=10代入①式,可得φ=.综上,所求解析式为y= 10sin +20,x∈[6,14]. 解三角函数应用问题的基本步骤 变式 通常情况下,同一地区一天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接近函数y=A sin (ωx+φ)+b的图象.某年2月下旬某地区连续几天最高温度都出现在14时,最高温度为14 ℃;最低温度出现在凌晨2时,最低温度为零下2 ℃. (1) 求出该地区该时段的温度函数y=A sin (ωx+φ)+b(A>0,ω>0,|φ|<π,x∈[0,24))的表达式; 【解答】由题意知解得易知=14-2,所以T=24,所以ω=,易知8sin +6=-2,即sin =-1,故×2+φ=-+2kπ,k∈Z.又|φ|<π,得φ=-,所以y=8sin +6(x∈[0,24)). (2) 29日上午9时某高中将举行期末考试,如果温度低于10 ℃,教室就要开空调,请问届时学校后勤应该开空调吗? 【解答】当x=9时,y=8sin +6=8sin +6<8sin +6=10,所以届时学校后勤应该开空调. 探究3 利用数据建立拟合函数模型 例3———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轼《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