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第六章第二课时 九年级上册 我们学过,当矩形的面积固定为12时,它的长x和宽y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这是一个反比例函数。之前我们用表达式和表格来表示它,今天,我们要为它‘画像’,研究它的图象———双曲线’ 1. 表达式: 长 × 宽 = 矩形面积 公式: x . y = 12 2.表格: 长(x) 1 2 3 4 6 12 宽(y) 12 6 4 3 2 1 情境导入 “回忆一下,我们画一次函数y=kx+b图象的步骤是什么?那就是列表、描点、连线。那么,猜一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会是一条直线吗?为什么?” 温故知新 活动一:绘制雏形———初识双曲线 任务:在坐标纸上画出函数y= 的图象。 列表 描点 连线 这样两支关于原点对称的曲线,我们称之为双曲线。它由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的两支组成。 请大家观察这些点的分布,它们有什么规律? Y= 活动二:对比归纳———洞察k的符号规律 任务:小组合作,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的图像,并与对比。 讨论问题:两个函数的图象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图象可能与x轴或y轴相交吗?为什么? Y= Y=- (1)相同点:都是双曲线,都由两支曲线组成,都不与坐标轴相交。 ∵x≠0, ∴图象与y轴无交点; ∵k≠0,y≠0,∴图象与x轴无交点。 结论:图象以坐标轴为渐近线。 (2)不同点:的图象在一、三象限;的图象在二、四象限。 由此可见,决定反比例函数图象位置的关键是符号k! 活动三:细致观察———理解增减性内涵 任务:观察、、的图象,探究其增减性。 Y= “观察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当x的值逐渐增大时,对应的y值如何变化?” “再看第三象限,当x从-6增大到-1时,y值如何变化?” 计算验证:y从-1减小到-6。 初步结论: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Y= “有两个点A(-2,-3)和B(2,3),都在上。当x从-2增大到2,y从-3变到3,这不是增大了吗?这和我们的结论矛盾吗?” “点A和点B在同一个象限内吗?我们的结论前提是什么?这是我们理解反比例函数增减性的关键,必须强调‘在每一象限内’这个前提。” 设置认知冲突,深化理解 活动四:几何探秘———发现“面积守恒” 任务:在图象上任取几点,计算其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 Y= “在点P(3,2)处,向x轴、y轴作垂线,得到矩形OAPB。这个矩形的长和宽是多少?面积呢?再换成其他点试试,矩形面积是多少?” “发现了面积总是6!这个6,和我们函数中的哪个数有关系?与k的值有关。” (3,2) O A B P S=3×2=6 验证与证明 “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必然的规律?我们能否从解析式上证明它?” Y= P (a,) 设图象上任一点P坐标为(a,), 得出结论:对于,其图象上任意一点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恒为|k|。 则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a|和|| 面积S=|a|×||=|6|=6 基础巩固 (1)图象与象限判断:判断下列函数的图象分别位于哪几个象限? ①;② (2)函数值大小比较:已知点A(x1,y1),B(x2,y2)在函数的图象上。 ①若0
0,那么b_____0(填“>”、“<”或“=”)。 ③若点N( 1,y1),Q(3,y2)都在此图象上,不通过计算,直接判断y1与y2的大小关系。 (2)图象交点与数形结合: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与y=x+3的图象示意图。 ①观察图象,它们有几个交点?交点分别位于哪几个象限? ②选择其中一个交点,通过解方程的方法验证其坐标。 (3)实际应用与建模:一项工程,每天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