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1.了解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生活方式。(时空观念) 2.说明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生活方式。(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3.新石器时代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唯物史观) 4.农业出现的意义。(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5.古代不同地区的居民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家国情怀) 6.古代早期文明的特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1.农业革命的意义; 2.古代不同地区食物生产的特点。 1.农业革命的原因与影响。 (一)导入新课(3 分钟) 主情境创设:同学们,我们现在的身份是 “文明考古学家”,请观察下列《远古人类的生活想象图》和考古发现的实物史料,回想、对比现代超市货品,思考:人类餐桌上的食物是如何从“野外随机获取”变成“稳定供应”的?这一变化又如何重塑了人类文明?今天,让我们拆开跨越万年的“饮食文明盲盒”。 (二)新课讲授 1.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8分钟) 小情境创设:任务一:采集时代的 “自然馈赠”(旧石器时代) 阅读下列两幅图片,思考在没有农业的时代,人类如何与自然博弈获取食物?即梳理概括远古人类是如何进行生产与生活的? 【生产】使用木、骨和石制工具,从事采集和渔猎 【生活】群居生活;用火取暖、烧烤食物;不断迁徙 小情境创设:任务二:农业革命的 “美味觉醒”(新石器时代) 问题:阅读下列图片,思考人类为何放弃自由的采集生活,选择定居耕种? 大约距今多少年前发生了这些变化?这说明人类进入到什么阶段? 在长期的采集和渔猎过程中,人类掌握了某些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学会了选择、驯化野生动植物。大约1万年前,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人类社会买入新石器时代。 阅读右侧的四幅原始社会人类生活想象图,从生产方式、生产工具、生活方式和食物来源等方面归纳概括人类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发生的变化。 生产方式:采集捕猎到农耕、畜牧 生产工具:木、骨、石到磨制石器 生活方式:迁徙、群居到定居、聚落 食物来源:自然界现成的动植物。(人被动从属于自然,处在蒙昧时代)到培育驯化动植物(人主动改造于自然,进入文明时代)。 女性地位较高(母系氏族)到男性地位逐渐提高。 完成课本P7“问题探究”“上面两段材料对远古人类生活和农业起源的描述有何不同?结合相关史实,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2.生产关系的变化(10分钟) 小情境创设:任务三:餐桌变革的 “蝴蝶效应”(社会转型) 阅读下列文字材料,并结合原始村落复原模型和商朝妇好墓出土文物图,开展小组讨论: 1.食物生产如何引发人口增长、社会分工、私有制萌芽?请画出其逻辑关系图。 2.归纳概括农业出现的意义有哪些? 材料一 农业产生后才开始了社会生产,从此人类摆脱了完全依赖自然的被动局面,由消极地适应自然转向积极的改造自然,由自然的奴隶走向自然的主人。因而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有了农业,才真正开始了人类社会的历史。 --尚定周、王有文《从采集、渔猎到农业生产的革命性变革--试论农业起源》 材料二 同样是1平方英里的土地,种植作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因此,当我们看到人类总人口在距今10000年至2000年的8000年中,从532万直线上升到13300万,即足足增加25倍时,也不会感到惊奇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三 原始音乐的产生与集体的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原始人在集体劳动过程中发出的有节奏的呼喊声,便是最基本的声乐因素。 --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一编) 材料四 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对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经验,从而产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