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八上语文期中专题:古诗文默写押题训练 【直接(理解)默写+主题(情境)默写】 一、直接默写 (1)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王绩《野望》) (2)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3)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崔颢《黄鹤楼》) (4)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5) 妻子象禽兽 ,行止依林阻。(曹植《梁甫行》) (6)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7)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9)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 。(《庭中有奇树》) (10) 腾蛇乘雾 ,终为土灰。(曹操《龟虽寿》) (11)柴门何萧条, 狐兔翔我宇 。(曹植《梁甫行》) (12)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13)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 (14)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郦道元《三峡》) (15) 馨香盈怀袖 ,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16)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刘桢《赠从弟》(其二)] (17)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18)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19)亭亭山上松, 瑟瑟谷中风 。[刘桢《赠从弟》(其二)] (20)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1) 剧哉边海民 ,寄身于草野。(曹植《梁甫行》) (22)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3)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24)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二、理解性默写 (1)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春天鸟类活动的句子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 , 谁家新燕啄春泥 。 (2)李白年轻时乘舟东下,出蜀入楚,过荆门后,他用“ 月下飞天镜 , 云生结海楼 ”(《渡荆门送别》)描摹水中圆月如明镜、云霞变幻似蜃楼的美景,表现江水的平静、江岸的辽阔,真切地传达出他初见大平原时的新鲜和喜悦。 (3)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中,“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两句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雄奇壮观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 (4)王绩的《野望》中运用典故,抒发了诗人孤独无依之情的句子是: 相顾无相识 , 长歌怀采薇 。 (5)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从植物变化的角度写景的诗句是: 乱花渐欲迷人眼 , 浅草才能没马蹄 。 (6)王维《使至塞上》中以“征蓬”自比,写出飘零之感的句子是: 征蓬出汉塞 , 归雁入胡天 。 (7)王绩《野望》一诗中,“ 相顾无相识 , 长歌怀采薇 ”两句抒发了诗人向先贤寻求慰藉的苦闷和怅惘之情。 (8)《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现对故乡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仍怜故乡水 , 万里送行舟 。 三、主题(情境)型默写 1.在“大美中国”主题诗文研习活动中,小襄编写了下面一段 话,请把下面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写在横线上。 主持人:翻阅古典诗文,犹如走进了美丽中国的画卷。 小语:①“_大漠孤烟直_,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中国的美是王维笔下雄浑壮丽的大漠风光。 小美:“② 山_随平野尽_,③_江入大荒流_”(《渡荆门送 别》),中国的美是李白笔下江水脱离群山的束缚,向着广阔的 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之景。 主持人:在美景美文中,我们亦能领会到文人的种种情怀。 小德:“④ 岂不罹凝寒_ 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其二)], 在刘桢的诗中,我们能体悟到如松柏的坚贞之德。 小智:“⑤ 日_暮乡关何处是_?⑥_烟波江上使人愁_” (《黄鹤楼》),于崔颢的诗中,我们能感受到游子浓浓的思乡 之愁。 小慧:“鸢飞戾天者,⑦_望峰息心_;经纶世务者,⑧ 窥谷_ 忘反_”(《与朱元思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