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96149

4.2 认识一次函数(第3课时)(教案 +课件)初中数学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0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55786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初中,八年级,2024,北师大,数学,课件
    第四章 一次函数 2 认识一次函数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场景,掌握建立一次函数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2.能根据实际情境确定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取值范围,包括已知自变量求函数值和已知函数值求自变量. 3.经历分析、推导、计算的过程,体会一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建模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场景,掌握建立一次函数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境确定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取值范围,包括已知自变量求函数值和已知函数值求自变量. 三、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情景导入 问题:什么是一次函数,什么是正比例函数? 预设答案: 若两个变量 x、y间的对应关系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 y是x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情境:某单位需要租一辆45座大客车,咨询了甲、乙两家出租车公司.甲公司的计费标准是直接按里程计费,每千米15元;乙公司除了每千米10元的里程费外,另有固定服务费200元 (不足1km 按1km计算). 【思考】 如果我们要帮单位选择更经济的方案,应该考虑哪些因素?这与我们学过的什么数学知识相关? 预设答案:每公里的价格、行驶的公里数、其它费用. 设计意图:通过回答什么是一次函数、什么是正比例函数两个问题,让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复习.然后通过思考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环节二:探究新知 【探究】 某单位需要租一辆45座大客车,咨询了甲、乙两家出租车公司.甲公司的计费标准是直接按里程计费,每千米15元;乙公司除了每千米10元的里程费外,另有固定服务费200元(不足1km 按1km计算).不妨从具体问题开始. (1)假设该单位用车里程为30 km,你建议租用哪家公司的客车 (2)假设该单位用车里程为 52km,你建议租用哪家公司的客车 (3)用车里程为多少千米时,两家出租车公司的收费相同 分析 :为寻找最优价格方案,设用车里程为x千米,费用为y元.由甲公司的计费标准为每千米15元,则费用表达式为:y甲=15x.由乙公司除了每千米10元的里程费,还有200元的服务费,则费用表达式为:y乙=10x+200. 预设答案: (1)当用车里程为30km时,甲公司的费用元,乙公司的费用元,此时选择甲公司更划算. (2)当用车里程为52km时,甲公司的费用元,乙公司的费用元,这时选择乙公司更合适. (3)可以通过解方程15x=10x+200来求解.移项可得15x-10x=200,即5x=200,解得x=40千米.所以当用车里程为40千米时,两家出租车公司的收费相同. 设计意图:分析两家公司的计费方式,回顾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形式,巩固上节课的知识,同时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也是相关的计费问题 预设答案:如家庭用水、用电、快递计费等问题. 本质上都是用一次函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归纳】 在解决成本优化、方案抉择等同类问题时,常见步骤如下: 第一步:实现“现实情境到数学模型” 转化,紧扣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如 “里程费 + 固定服务费” ),准确设定自变量(里程x)和因变量(费用y),把文字描述的规则转化为表达式:y=kx+b形式. 第二步:已知具体自变量,代入函数算因变量,比较数值选最优.在未知具体自变量时,解方程找临界值,划分不同的最优解区间,覆盖不同实际场景决策需求. 设计意图:通过步骤化归纳,帮助学生形成逻辑严密的决策思维,适应多样化实际场景的需求. 环节三:应用新知 例1 为了鼓励市民节约用水,某市采用分档计费的方式计算水费.下表是家庭人口不超过4人时户年用水量及分档计费标准: (1)当220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