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卷 语 文 (全卷四个大题,共24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测试范围:八年级上册第1~3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要求完成1~4题。 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文艺作品_____其内容和形式怎么变,但都万变不离其宗,即在本质上都是精神产品,都是以_____高尚精神、铸魂育人为根本皈依的。 鲁迅的伟大并不仅仅在于他出版了多少本书、发表了多少篇文章,而在于他敏锐的眼光和犀利的笔锋皆无不深深地洞穿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底蕴。他创作时精心斟酌每一个字符,打破思想禁锢,使其作品沉淀(diàn)出深刻内涵。那些文字似锐不可当(dāng)的利刃,穿透一切伪饰,镌(juàn)刻在中国人的灵魂深处。这不仅使他的作品在反映生活时每每都能入目三分、_____,而且更使他的思想在几乎每一字里行间都放射着穿透一切伪饰而直达灵魂深处的犀光。在他的光辉_____下,同时代许多人都显得黯然失色。他被大家推崇(chóng),成为毛泽东所说的中国现代社会的“第一等圣人”,成为大家公认的“民族英雄”“民族魂”。 1. 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淀(diàn) B. 当(dāng) C. 镌(juàn) D. 崇(chóng) 2. 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斟酌 B. 禁锢 C. 入目三分 D. 黯然失色 3. 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论 彰显 振聋发聩 映照 B. 不论 显示 震耳欲聋 照耀 C. 虽然 彰显 震耳欲聋 映照 D. 虽然 显示 振聋发聩 照耀 4. 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敏锐的眼光和犀利的笔锋皆无不深深地穿透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底蕴。 B. 他敏锐的眼光和犀利的笔锋无不深深地洞穿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底蕴。 C. 他敏锐的眼光和犀利的笔锋皆没有深深地洞穿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底蕴。 D. 他敏锐的眼光和犀利的笔锋不得不深深地洞穿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底蕴。 5. 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冬天,我们烤火炉,穿棉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人处世,如果不能捧出一颗热心,给世界以温暖,那就心存一份良知,为世界守住一份温暖。 ①但棉衣能帮我们抵御冬天的寒冷,保存我们体内的温暖 ②火炉能发热,可以带给我们温暖。棉衣呢?棉衣不能发热 ③良知虽然未必直接给别人温暖,但却能给别人一份体贴、一丝慰藉 ④如果把火炉比作我们助人的热心,那么棉衣便是我们心存的良知 ⑤热心可以助人,可以直接带给别人温暖 A. ④①⑤②③ B. ④①②③⑤ C. ②①④⑤③ D. ②①③④⑤ 6.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崔颢《黄鹤楼》中, “_____ ___?_____ ___”抒发了思乡之情。 (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通过写莺、燕的活动来描绘早春的季节特征,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的诗句是:_____,_____。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飘忽不定的蓬草和北飞的大雁自比,表达了被排挤出朝廷的独特感受的诗句是: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7~10题,共10分) (一)学习与探究(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核污染水排海计划一直遭到日本全国特别是福岛当地渔民的强烈反对。在此情况下,东京电力公司(以下简称东电)和日本政府曾保证,在得到渔民等相关方面理解前不会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日本全国渔业协同组合联合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