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实验中学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卷) 八年级语文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 (2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仲裁 (zhòng) 翘首(qiào)x 草率(shuài) 锐不可当(dāng) B.酷似 (si) 疙瘩(dā) 校对 (jiào) 深恶(e)痛疾x C. 镌 刻 (juān) 娴 熟(shóu)x 绯红 (fēi) 一(yi)丝不苟 D.悄(qiǎo)然 教诲 (huì) 要塞 (sài) 屏(bǐng) 息敛声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调羹 掌故 篡改 惨绝人寰 B. 咆哮 抵赖 遁形 震聋发聩 C. 畸形 泻气 落弟x 殚精竭虑 D.呓语 溃退 杀戳x 眼花撩乱、 3.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漫步在浩如烟海的唐诗世界:东皋薄暮里,王绩驻足凝望,“树 树皆秋色, (1)▲ ”,静谧中透出萧瑟;这无边的寂寥让他心生感慨,“相顾无相 识 , (2)▲ ”。黄鹤楼头,崔颢极目远眺,但见“晴川历历汉阳树, (3)▲ ”, 草木依旧繁茂;可当落日西垂,那“ (4)▲ 烟波江上使人愁”的追问,便化作了 江面上无尽的迷惘与哀愁。苍凉的边塞里,王维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征蓬出汉塞, (5) ▲ ”,深感漂泊无定;直至眼前展开“大漠孤烟直, (6)▲ ”的极致景象, 天地间的雄浑与孤寂瞬间定格。荆楚大地上,李白的轻舟顺流东下“ (7)▲ , 江 入 大荒流”,视野豁然开朗;而这滔滔江水,似乎也承载着诗人的故土之思,正是“. (8) ▲ _,万里送行舟”,一份深情厚意,随江流奔涌万里。西湖的早春中,白居易眼前又别是 一番明丽光景,看那“几处早莺争暖树, (9)▲ ”,生机盎然;诗人意犹未尽,信 步而行,“最爱湖东行不足, (10)▲ _”,将所有的沉醉与喜爱都留在了这湖光山 色之中。 (20分) 二、阅读与鉴赏(52分) (一)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登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峨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 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在 自非亭午夜分 自非:如果不是 B. 略无阙处 阙:空隙,缺口 虽乘奔御风 奔:飞奔v C. 素湍绿潭 素:不加装饰 y 飞漱其间 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D.林寒涧肃 肃:凄寒,肃杀 空谷传响 响:响亮 5.翻译下列句子。 (8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6.《三峡》结构梳理。 (6分) 文章结构 段落 景物特点 三峡总貌 第1段 山势连绵,遮天蔽日 季节分说 夏 第2段 (1)▲ _____ 春、冬 第3段 秀美 秋 第4段 (2)▲ 7.这篇文章写三峡的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 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 写 ( 5 分 ) ( 二 ) 8.下列有关《红星照耀中国》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4 分 ) A.《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记者埃德加 ·斯诺。此书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它通 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全面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B.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以及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C.《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 巡回宣传。”文中的“大规模的转移”是指中国共产党北上抗日。 D.在作者的记录中,西北苏维埃政府对农民实施了最有意义的四项举措:把土地分配给贫民, 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