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教材分析】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是本书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一课,它上承中国古代前期各朝代的发展脉络,又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社会转型的序曲,对于理解中国历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曲折历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教材编排来看,本课包含“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疆域的奠定”“统治危机的初显”三个子目。第一子目主要介绍清朝专制的强化,第二子目论述清朝开拓、巩固疆域的具体措施和成就,第三子目介绍乾康盛世后期危机的显现,主要表现为人口剧增带来的资源危机和西方列强的潜在威胁。教材通过这样的编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辩证思维,认识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鼎盛与危机并非毫无关联孤立存在,而是互相交织互为因果。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从知识储备层面来讲,高一学生在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中学习过第18课“清朝的边疆治理”和第19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对郑成功收复台湾、清廷对西藏的管辖和巩固西北边疆、雅克萨之战等相关史事具有一定的基础了解,也对军机处、清朝疆域、文字狱等相关概念有初步的认识,但是并没有细化和深入理解清前期统治者是如何加强君主专制的,以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的形成过程和重要意义,也没有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框架,需要教师引导串联。从认知水平上来讲,高一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具备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虽然大致理解历史发展顺序,但是时空观念仍处于建构完善阶段,辩证思维能力也有待加强和提高,这也正是教学中需要着重培养的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皇帝勤政、奏折制度和思想文化专制的相关史料,辩证地看待君主专制强化的双重影响;通过材料、历史解释、清朝地图,并结合阅读相关材料,学生自主梳理清王朝开疆固土、治理边疆的具体措施及其。在老师带领下,探究治理特点,理解巩统一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格局,清王朝国家版图奠定的重大意义;通过中国传统农耕文明和西方新兴工业文明对比以及其影响下的中西方思想文化对比,认识清王朝面临的危机;通过了解康乾盛世由盛而衰的历程,感悟盛衰之鉴,树立理想,做既有家国情怀又有全球视野的新时代公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君主专制的措施,分析特点与影响;清朝疆域奠定的措施和意义;统治危机的表现,内乱和外患。 教学难点:鼎盛与危机的内在逻辑关系;对比中国与世界,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探究、史料研读、课堂讲授与教材研读相结合等。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新课 导入 (3min) 老师向学生提问:大家觉得当一名清朝的皇帝是否是一件轻松的事?如果你是一名清朝的皇帝,那你觉得你每天的生活大概是什么样的? 教师通过PPT展示康熙日常作息表: 通过阅读表格,得出皇帝政务繁忙的结论。 1.老师刚提问时,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当皇帝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但是看了皇帝作息表之后不少同学改变观点,认为做皇帝其实并不轻松。 1.以生动有趣的提问创设历史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提高听课的专注度。 讲授 新课 (37min) 讲授 新课 (37min) 讲授 新课 (37min) 讲授 新课 (37min) 讲授 新课 (37min) 讲授 新课 (37min) 讲授 新课 (37min) 讲授 新课 (37min) 康乾雍时期的君主专制 清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