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集合的交与并》教学设计 课题 集合的交与并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高一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数学抽象:了解交集的概念以及并集的概念; 2.直观想象:理解两个集合的交与并的相关性质; 3.数学运算:能够判断一些集合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计算. 重点 难点 重点:并集、交集的含义. 难点:“并”“交”的综合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新课 导入 情境导入: 最近两天,学校食堂购入食材的种类如下: 第一天:冬瓜,排骨,黄瓜,茄子,虾; 第二天:黄瓜,鸡腿,毛豆,虾,土豆,芹菜。 若假设每天购买食材的种类都是一个集合,分别为集合A、集合B,设两天所买的相同食材的种类为集合C,则集合C都包含了那些元素呢?三个集合中元素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一):两个集合的交 集合C是由集合A、B的公共元素组成的。 思考一下,如何表示三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由示意图可以看出: 集合C由集合A、B的公共元素构成,图中表示为集合A与集合B相交的部分。 再来观察下列各组的三个集合,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1)A={1,3,5,7,9},B={3,4},C={3}; (2)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 不难发现,上面两组集合中均有C A,C B,并且集合C是由既属于集合A又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定义: 一般地,把所有既属于A又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韦恩图表示: 阴影部分表示两个集合的交集 练一练 求下列每对集合的交集: (1)A={2,3,5,7,11},B={9,10,8,6,1,4}; (2)C={},D={}. 答案:(1)A∩B= ; (2)C∩D={1,3}∩{3,0}={3}. 相关性质: (1)A∩A=A; (2)A∩ = ; (3)A∩B=B∩A; (4)(A∩B)∩ C=A∩B∩C. 新知探究(二):两个集合的并 观察下列各组的三个集合,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1)A={有理数},B={无理数},C={实数}; (2)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C={三角形}. 不难发现,上面两组集合中均有A C,B C,并且集合C是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者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定义: 一般地,把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 A∪B={x│x∈A或x∈B}。 韦恩图表示: 集合A∪B由所有属于A或属于B的元素组成 练一练: 设A={0,1,4,9,16},B={9,4,π,,1},求A∪B. 答案: A∪B={0,1,4,9,16,π,}相关性质: (1)A∪B=B∪A; (2)(A ∪ B) ∪ C=A ∪(B ∪ C); (3)A ∪ =A. 典型 例题 1.设集合A=,B=,则A∩B的元素个数为( A ). A.0 B.1 C.2 D.不确定 解析:集合A∩B中的元素表明既是直线又是圆的元素,这样的元素 是不存在的,故A∩B=,故选A。 2.已知集合={2,5} ,B= ={} ,A∪B=A,A∩B={5},求的值. 答案 解:由A∪B=A知B A ∴A∩B=B 又∵ A∩B={5} ∴B={5} ∴5是方程的重根 ∴ 解 得 3.设集合A=,B=,C=,求A∪B,A∩B ,(A∪B)∩C,A∪(B∩C). 答案: A∪B= A∩B={}; (A ∪B)∩C=∩ A∪(B∩C)= =∪{} 解: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A∪B= A∩B={}; (A ∪B)∩C=∩ A∪(B∩C)= =∪{}. 拓展提高 已知集合A=B=,C= (1)若A∩B=A∪B,求实数的值; (2)若 A∩B,A∩C= ,求实数的值. 答案:(1); (2) 解:由题意可得B=,C= (1) 由A∩B=A∪B可得A=B ∴2,3是二次方程的两个根 ∴ 解得 (2) 由 A∩B知A∩B ,又A∩C= ∴3∈A,2 A,-4 A ∴ 解得 当时,A=,与2 A矛盾; 当时,A=,符合题意; 综上, 学生和教师共同探究完成3个练习题。 通过思考,培养学生探索新知的精神和能力. 课堂 小结 集合的交; 集合的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