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0.1.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 探究点一 化简求值 探究点二 给值求值与给式求值 探究点三 辅助角公式 探究点四 证明问题 【学习目标】 1.了解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的推导过程. 2.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辅助角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公式 进行简单的求值、计算与证明. 知识点一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 名称 简记符号 公式 使用条件 两角和的 正弦 两角差的 正弦 记忆口诀:“正余余正,符号相同”. 【诊断分析】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中的角 , 是任意的.( ) (2)存在 ,,使得 成立.( ) √ √ [解析] 当 , 时, . (3)对于任意 ,, 都不成立.( ) × [解析] 当 , 时, 成立. (4) .( ) √ [解析] . 知识点二 辅助角公式 , 令, ,则有 ,其中, 为辅助角. 【诊断分析】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 ) √ [解析] . (2) .( ) × [解析] 方法一: . 方法二: . 探究点一 化简求值 例1(1) __. [解析] . (2) _ __. [解析] 原式 . 变式(1) 的值为( ) A. B. C. D. [解析] .故选A. √ (2) ( ) A. B. C. D. [解析] , , .故选B. √ [素养小结] 解决给角求值问题的策略: (1)对于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式求值问题,一定要本着先整体后局部 的基本原则,若整体符合三角公式的形式,则整体变形,否则进行各局部 的变形; (2)在逆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和余弦公式时,首先要看结构是否符合 公式特点,其次看角是否满足要求. 探究点二 给值求值与给式求值 例2 已知,,且 , . (1)求 的值; 解:因为 ,,所以 , 又,所以 , 所以, , 所以 . (2)求角 的值. 解:方法一: ,又因为,所以 . 方法二:,又因为,所以 . 变式1 已知,,, 是第三象限角,求 的值. 解:因为,,, 是第三象限角,所以 , . 所以 . 变式2 [2024·江苏连云港高一期中] 已知锐角 , 满足 , . (1)求 的值; 解:因为,,所以 , 又,所以 , 所以 , 又, 为锐角,所以 . 因为 ,所以 . (2)求 的值. 解:因为 ,所以 , 又因为,所以 . [素养小结] 解决给值求值与给式求值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已知角与所求角之间的 关系,恰当地运用拆角、凑角技巧,同时分析角之间的关系,利用角的代 换化异角为同角,具体做法是:(1)当条件中有两角时,一般把所求角 表示为已知两角的和或差;(2)当已知角有一个时,可利用诱导公式 把所求角转化为已知角. 探究点三 辅助角公式 例3 将下列各式写成 的形式: (1) ; 解: . (2) . 解:原式 . 变式 __ ___. [解析] 原式 . 方法一:原式 . [解析] 原式 . 方法二:原式 . [素养小结] 一般地,对于 形式的代数式,可以提取 , 化为 的形式,公式 (或 )称为辅助角公式.利用辅助角 公式可对代数式进行化简或求值. 例4 已知函数,,求函数 的值域. 解: , 因为,所以 , 所以.所以函数的值域为 . 变式 已知 . (1)求 的值域; 解:,所以的值域为 . (2)若,,求 的值. 解:由(1)得, 因为 ,所以,,, 所以, 所以 . [素养小结] (1)用辅助角公式化成一角一函数,即 的形式. (2)根据三角函数的单调性求其值域. 探究点四 证明问题 例5 已知 ,,且 . 求证: . 证明: , , , . ,,,易知 , ,式两边同除以 得, . [素养小结] 利用公式证明恒等式时: (1)要注意公式的正用、逆用,尤其是公式的逆用,要求能正确地 找出所给式子与公式右边的异同,并积极创造条件逆用公式. (2)注意拆角、拼角的技巧,将未知角用已知角表示出来,使之能 直接运用公式. 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的理解 (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与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一样,公式对 分配律不成立,即一般情况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