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10882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导学案(表格式)

日期:2025-11-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3次 大小:16686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9课,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变化,导学案
  • cover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程标准:①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②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子目1:国家的宏观调控:关注“学习聚焦” 问题1:精读学案【拓展1】;梳理教材116页第1段;了解国家干预经济的背景。(课本标注)问题2:精读学案【拓展1】;梳理教材116页第2段正文;结合史实;深度理解教材116页“学习聚焦”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市场主导和政府调节之间寻求平衡这句话的含义。(课本标注、自主理解)问题3:精读学案【拓展3】;深度理解“滞涨”的含义、出现的时间、原因和采取的措施。(自主思考、课本补充)问题4:精读学案【拓展4】【拓展5】【拓展6】、教材117页“历史纵横”:梳理教材116页第3段正文;深度理解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背景、内容、特点和影响。(课本标注、课本补充) 【拓展1】国内:国家干预经济1.背景:①惨痛教训: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②现实需求:第二次世界大战生死存亡教训。③外部因素:社会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的冲击和影响。④实践经验:1933年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示范,国家干预经济。⑤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的应运而生。⑥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2.特点:●●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3.本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4.主要措施:强化国家干预(1)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2)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3)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等。5.结果:①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②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70年代出现了“滞涨”现象。(重点知识)6.调整:①原因: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②措施: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削减社会福利开支;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出现“混合经济”(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代表人物:英国首相撒切尔、美国总统里根;哈耶克 【拓展2】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1936年凯恩斯在著作中提出,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该经济理论成为二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指导思想。◆新自由主义:是一种经济和政治学思潮,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国际的经济政策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反对国家和政府对经济的不必要干预,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但不同于经典自由主义,它提倡社会市场经济,即政府只对经济起调节以及规定市场活动框架条件的作用 【拓展3】如何理解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涨“现象。(1)含义:指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2)原因: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影响;②财政:西欧国家的经济由于国有化,再加上福利国家开支使政府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③高税: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只能增税,这就形成了高税,但是高税使企业利润减少,个人收入也减少,又使物价进一步上扬,形成了恶性循环。④西欧与日本的经济崛起,与美的争夺;⑤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直接):石油涨价使西欧国家的生产成本一下子提高。(苏联卖石油买粮食)(3)解决:①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新自由主义);②削减政府公共开支;③出售部分国有企业;④削减社会福利。 (4)结果:8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缓慢复苏。 【拓展4】: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拓展5】①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