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14247

第10课 子目1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课件 讲义)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日期:2025-11-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9次 大小:5689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统编,社会,制度,国家,必修,选择性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课 程 目 标 了解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子目一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知识奠基(快读教材子目一,完成表格) 特征 表现 意义 开始 1949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文件 开始了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初创 ①20世纪50年代,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②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 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重创 “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法制遭到破坏 ——— 恢复 1982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基本法律 中国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为改革开放服务 发展 ①中共十五大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②1999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形成 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新阶段 ①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②2020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辨析】“人治”与“法治” 【图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核心探究 1. 【探究】新中国初期的法治建设 1949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宣布“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下,国民党的六法全书应该废除”,要求“蔑视和批判欧、美、日本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反人民法律、法令的精神”“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国家观、法律观”。这一时期,国家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委员会组织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土匪暂行条例》《全国税政实施要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法律。在立法中,大量的苏联法律被引进,当时还聘请了苏联许多法学家来华传授苏联法学。(蔡定剑《历史与变革———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法治建设的特点。 答案:特点:废除国民政府旧法统;否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法治建设指导思想;侧重于国家政权建设;受苏联法治建设影响较深。 2. 【学习拓展】新中国成立后的几部宪法的结构都是四章。1982年以前宪法的结构顺序为“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982年宪法则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宪法结构的这一变动,表明我国对保障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的高度重视。从法理上讲,先有公民的权利,然后根据公民的授权产生国家机构。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没有人民的授权,国家机构就失去了权力的基础和来源。因此,宪法在体例设计上要体现这一原则。从逻辑上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与“总纲”有密切联系,连着写也比较合理。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宪法也把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列在对国家机构的规定之前。 结合上述内容,谈一谈你对我国“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的理解。 答案:宪法结构的调整,更加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具体表现在:一是充分保障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二是有利于动员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地位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把各方面智慧和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