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16219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同步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11-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196912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交融,PPT,25张,课件,同步,民族
  • cover
(课件网) 1.本单元要掌握的朝代? 2.这一时间段的整体特征?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 政治: 经济: 文化: 民族关系: 分裂到大一统到分裂 曲折中发展到经济繁荣,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并发展 成果显著、领先世界 民族交融、往来活跃 阅读单元导言思考问题 一、三国与西晋 (一)从三国并立到西晋统一 291-306年,晋武帝死后,宗室诸王展开对中央权力的争夺,演化成内乱,史称“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 与 五胡内迁 一、三国与西晋 (二)西晋的短暂统治 八王之乱 与 五胡内迁 “魏初人寡,西北诸郡皆为戎居。今虽服从,若百年之后有风尘之警。” ———郭钦《上豫防匈奴疏》,见(唐)房玄龄等《晋书·匈奴传》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 ———江统《徙戎论》(唐),房玄龄等《晋书·江统传》 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所灭; 312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东晋 少数民族内迁的影响: 积极:内迁少数民族逐渐汉化,有利于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有利于北方生态发展。 消极:民族矛盾激化,内迁民族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 一、三国与西晋 (二)西晋的短暂统治 为什么西晋的统治如此短暂?西晋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内因:统治集团奢靡腐败;八王之乱耗竭国力; 外因:少数民族内迁,民族矛盾激化。 气候因素:世界进入寒冷期 一、三国与西晋 (二)西晋的短暂统治 二、东晋与南朝 ▲东晋元帝司马睿 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东晋士族专权 士族: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 曹魏政权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国家选拔官吏只看家世出身,导致门阀士族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职。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标志着士族制度的形成。 二、东晋与南朝 (一)士族专权 二、东晋与南朝 东晋士族专权 背景:曹丕颁行 九品中正制 以选拔人才。 发展:东晋时期,士族成为政权的主要支柱。 门阀政治 君弱臣强 代表:琅琊王氏(王导、王敦);陈郡谢氏(谢安、谢玄);颍川庾氏(庾亮);谯国桓氏(桓温、桓冲) “王与马共天下” 衰落:争权夺利、人才凋零,皇帝排抑士族势力 二、东晋与南朝 (一)士族专权 【思考】根据材料,说说士族政治走向衰落的原因? 宋开国皇帝 刘裕 士族腐朽不堪,不能担任武职,庶人出身的人便以武职为升官的阶梯。南朝四个开国皇帝均为庶族出身,先掌握军队,而后夺取政权,提拔庶族官员作为自己的辅佐。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420年,武将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此后南方先后经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 庶族地主以军功崛起 皇权重振 士族自身的腐朽 二、东晋与南朝 (一)士族专权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从汉朝到南朝,南方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原因和影响。 材料一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对江南地区的描述 材料二 江南之国为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意指江南出产的丝棉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宋书》 南方开发表现: ①农业:耕地面积增加,农业技术得到改进。 ②手工业:手工业快速进步,显著发展。 ③商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 原因:①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带来先进技术、工具、经验;②江南自然条件优越;③南方社会相对安定,长期处于和平环境;④南方统治者的重视。 影响:①促进民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