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东 汉 三国(220-280)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304-439)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宋 齐 梁 陈 北朝(439-581) 北魏 隋 南朝(420-589) 西晋(266-316) 东晋(317-420) 隋(581-618) 时空坐标 一、三国与西晋 1.三国与西晋 曹丕220年 刘备221年 孙权222年 (一)三国时期 西晋司马氏是在一批士族官僚的支持下,通过政变而取得政权的。 ———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中国古代史》 西晋是低质量的统一。 ———田余庆 活得久 曹操:220去世 司马懿:251去世 曹丕:226去世 曹叡:239去世 曹芳:254去世 司马昭:265去世 曹髦:260去世 一、三国与西晋 (二)西晋时期 短命西晋 八王之乱 晋惠帝司马衷毫无执政能力,西晋中央爆发了争夺实际控制权的斗争,史称“八王之乱”。 公族构篡夺之祸,骨肉遭枭夷之刑,群王被囚槛之困,妃主有离绝之哀。历观前代,国家之祸,至亲之乱,未有今日之甚者也。 ———《晋书列传二十九》 (晋武帝)惩魏氏孤立之敝,故大封宗室,授以职任。 ———《资治通鉴》 西晋的统治集团成员大抵来自曹魏显贵及其子弟,前朝所积累的腐化、老化和贵族化因素,几乎原封不动地带入了西晋。王朝对他们无法绳之以法,只能优容甚至纵容以换取支持。 ———阎步克 一、三国与西晋 (二)西晋时期 五胡十六国 中古时代,中国经历七八百年的民族重整过程,原有“汉人”的中国人口,在接纳无数北方、南方的外族成分,形成一个新的庞大而多元的民族。这个民族不是由血统界定的种族,而是认同于一个文化传统,却又呈现多元性的人群。 ——— 许倬云《万古江河》 曾经处于华夏边缘地区和附庸地位的北方草原民族迁入中原……为了获得人数众多的、文化先进的汉族的认可……在建立政权之初,他们不仅在祖源认同上有改姓或攀附华夏族祖先的行为,而且在政权国号的选择上也多加斟酌,十分谨慎。其中一个原则就是在其统治地区选择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以继承之。 ———吴洪琳《十六国‘汉’‘赵’国号的取舍与内迁民族的认同》 一、三国与西晋 (二)西晋时期 短命西晋 鲜卑:起源于东胡族,分布在中国北方,秦汉之际,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分为两部。分别退保乌桓山和鲜卑山,以山为名形成乌桓族和鲜卑族。唐以后融入华夏民族中。 匈奴:原南匈奴的一支,曾归附曹操,起兵后政权多不长久,北魏统一北方之后融入华夏民族。 羯:羯人入塞之前,隶属于匈奴。仅建立后赵一朝,灭亡后融入华夏民族。南朝萧梁的侯景之乱是羯人的最后一次演出。 氐:广泛集中分布于四川北部,和甘肃陇南地区。巴氐族首领李雄建立五胡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成汉。汉化程度较高,短暂统一北方的前秦也是氐族政权。 羌: 原是古人对西部游牧部落的一个泛称。春秋战国时期,羌人曾建立义渠国,为秦所灭后多内迁远徙,魏晋时期北羌人基本汉化,宋代以后,南迁的羌人和西山诸羌,一部分发展为藏缅语族的各民族,一部分发展为现在的羌族。 一、三国与西晋 (二)西晋时期 (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晋书·王敦传》 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 ———《晋书·王导传》 士族专权 二、东晋与南朝 (一)衣冠南渡 北 民南 迁 ? 东晋的统治(317-420年) 建立: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西晋到东晋:王室贵族、世家大族、富户南迁 二、东晋与南朝 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导劝帝收其贤人君子,与之图事。 导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