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6课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581年 576年周灭齐 隋 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近400年的分裂局面, 统一全国。 南北朝上承东晋十六国的混乱局面,本身虽仍处于分裂状态,但南北对峙,北方占据优势,逐渐为隋唐的统一和鼎盛打下基础。 589年隋灭陈 一、隋朝兴亡 (一)隋的建立与统一 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赐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 ———杜佑《通典·食货典》 隋文帝(541年日—604年) 广设粮仓 漠南胡未空,汉将复临戎。 …… 冠军临瀚海,长平翼大风。 云横虎落阵,气抱龙城虹。 横行万里外,胡运百年穷。 …… 方就长安邸,来谒建章宫。 ———隋·杨素《出塞二首》其一(节选) 诗中所展现的气势能说明什么? 开通运河 兴修洛阳 一、隋朝兴亡 (一)工程建设 含嘉仓是隋朝时期全国最大的一个仓库,总面积有35万平方米左右,相当于30个足球场那么大,历经隋、唐、北宋3个王朝,沿用500余年。 ①建粮仓: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既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也包括备水旱赈济、遍置于乡间的义仓,积储丰富。 ②建洛阳:隋炀帝兴建的洛阳城,宏伟壮丽,闻名于世。 ③开通大运河: 贯通南北,对巩固 统一、促进南北经 济交流以及运河沿 岸城市发展,起了 重要作用。 洛阳复原图 一、隋朝兴亡 (一)工程建设 隋朝大运河分布图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其二》 诗人认为大运河的主要功劳是什么? 大运河剖面图 隋炀帝(569年-618年) 一、隋朝兴亡 (一)工程建设 万艘龙舸绿丝间, 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 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 604年,发丁数十万人掘长堑。605年,发丁二百万人营建东京。又发丁前后百余万人开通济渠。官吏督役严急,役丁有很大的死亡。又在江南造龙舟及杂船数万艘。到了仲秋,一切准备都告成功,隋炀帝率领一二十万人的大群出游江都。他自己乘坐高四层的龙舟,萧皇后乘坐制度较小的翔螭舟,还有高三层称为浮景的水殿九艘。此外,有称为漾彩、朱鸟等名号的 大船数千艘,妃侍、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蕃客按品位分乘 坐,另一部分船载帝后以下所有乘船人使用的物品。 ———范文澜、蔡美彪《中国通史》 一、隋朝兴亡 (一)工程建设 山东郡望士族 关陇军政贵族 江南文化士族 学习探究:结合示意图思考隋炀帝修建东都、大运河目的?这些举措会产生何种影响? 目的:以南供北,以北控南,有效管控关东和江南; 影响:贯通南北,巩固统一,促进经济交流;同时也是隋的暴政体现,加速隋的灭亡。 材料1 炀帝爰在弱龄,早有令闻,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 ———《隋书》 材料2 隋无德而有政,故不能守天下而固可一天下。以立法而施及唐、宋,盖隋亡而法不亡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隋文帝》 材料3 隋室虽祚短运促,然其国计之富足,每为治史者所艳称。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4 百姓废业,屯集城堡,无以自给。 然所在仓库,犹大充牣,吏皆惧法,莫肯赈 救,由是益困。初皆剥树皮以食之,渐及 于叶,皮叶皆尽,乃煮土或捣藁为末而食 之。其后,人乃相食。 ———《隋书·食货》 国富 民穷 思考:依据材料和教材,结合学思之窗, 如何评价隋炀帝? 无德而有政 有绩 功:隋炀帝的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