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二十四 《梦溪笔谈》二则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其喙有钳( ) 岁以大穰( ) 梵天寺木塔( ) 贻以金钗( ) 但逐层布板讫(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以钳搏之( ) (2)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 (3)但逐层布板讫( ) (4)人履其板( ) 3.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方为秋田之害 喻皓之妻 B.岁以大穰以丛草为林 C.其喙有钳 人履其板 D.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旬日/子方尽皆 B.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C.盖/钉板上下弥束 D.则/以钳搏之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2)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6.下列语句属于文言省略句,试在括号内补充出省略的成分。 (1)( )遇子方虫 (2)( )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7.学了《梦溪笔谈》中的《以虫治虫》这篇课文后,古人的自然科学知识深深地吸引了你,你很想把《梦溪笔谈》整本书读完,恰好你的同桌有这本书,你准备向他借,你会说什么呢?21教育网 02 课内精读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21cnjy.com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患其塔动( ) (2)贻以金钗( ) (3)乃以瓦布之( ) (4)人皆伏其精练( ) 9.翻译下列句子。 (1)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2)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10.匠师“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问塔动之因”,而喻皓是笑着回答,请谈谈你从喻皓的“笑”中读出了哪些信息?21·cn·jy·com 11.匠师和喻皓对塔动原因的分析有什么不同?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12.请你对文中匠师的表现,作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 03 拓展阅读 喻皓造塔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①甚精,都料匠②喻皓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皓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盖如此!国朝③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喻都料为法,有《木经》三卷行于世。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 【注释】 ①制度:制造方法、技艺。②都料匠:官名,掌管设计及施工的土木工程总负责人。③国朝:欧阳修是宋朝人,所以把宋叫国朝。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塔初成( ) (2)至今木工皆以喻都料为法( ) 14.翻译下面的句子。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喻皓所造也。 15.喻皓在建造开宝寺塔时为什么要使塔身向西北倾斜?请用原文回答。 二十四 《梦溪笔谈》二则 1.huì ráng fàn yí qì 2.(1)用 (2)派 (3)只 (4)走,踩踏 3.A(解析:A项都是结构助词“的”;B项前者是“因”,后者是“把”;C项前者是“它的”,后者是“那”;D项前者是“在”,后者是“到”。) 4.B(解析:B项的朗读节奏应为“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5.(1)(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2)于是就用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6.(1)这虫 (2)木塔上 7.《梦溪笔谈》这本书中的自然科学知识很有趣,我很想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