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数学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232019
华师大(2024)数学八上12.4.1 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课件+教案+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29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19646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张
华师大
,
整体
,
单元
,
教案
,
课件
,
逆定理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4.1 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 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第十二章 课题 12.4.1 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 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命题的构成,能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会把一个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了解互逆命题的概念,知道原命题及其逆命题的关系,能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理解互逆定理的概念,知道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关系,能识别两个定理是否为互逆定理,了解任何一个定理不一定都有逆定理。在探究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材分析 《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是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2章“轴对称”第4节第1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命题、真命题、假命题、定理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既是对命题知识的深化拓展,也是后续学习几何证明(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等)的重要铺垫,对学生构建完整的几何逻辑体系具有关键作用。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过命题、真命题、假命题、定理等概念,能够识别简单命题的真假,也能将部分简单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基础。同时,学生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时,已经初步感知到“互逆”的关系,这为理解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概念提供了直观经验。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对具体命题及其逆命题的分析,抽象出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明确概念的本质特征。2.通过分析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培养识别命题结构的能力;通过书写逆命题、判断逆命题真假,培养逆向推理能力;通过辨析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的关系,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将实际情境中的语句转化为数学命题,再通过互逆命题的分析解决问题,初步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增强用逻辑语言表达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互逆命题的概念,能准确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2.互逆定理的概念,能识别两个定理是否为互逆定理,明确定理与逆定理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准确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尤其是改写复杂命题为“如果……那么……”的形式。2.理解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的区别与联系,明确“逆命题不一定为真”“逆定理需证明”的核心要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新 【想一想】什么叫做命题?一般地,判断某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命题的结构是什么?命题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它的一般形式是“如果…,那么…”。命题有真有假,正确的命题是真命题,错误的命题是假命题。观察下列两个命题:(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你能分别说出它们的条件与结论吗?两者的条件与结论位置上有什么关系?上面两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互换了位置。 回顾旧知,准确回答命题、真命题、假命题、定理的概念。 通过复习旧知,巩固命题的结构分析和定理的概念,为后续探究互逆命题奠定知识基础;通过改写熟悉的几何命题并互换条件结论,直观呈现“互逆”的特征,自然引出新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探究 探究互逆命题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的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逆命题。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条件为:两直线平行,结论为:内错角相等,因此它的逆命题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思考: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吗?一个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每一个命题都有逆命题,只要将原命题的条件改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圆周角 闯关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25-10-27)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 闯关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25-10-27)
圆 闯关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25-10-27)
垂直于弦的直径 闯关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25-10-27)
弧、弦、圆心角 闯关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25-10-27)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