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66594

13.2.1 三角形的边 课件(共21张PPT)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07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118220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3.2.1,八年级,数学,人教,学年,2025-2026
  • cover
(课件网)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13.2.1 三角形的边 副标题:探索三角形三边的神秘关系 背景图:左侧展示不同长度的木棒组合(有的能拼成三角形,有的不能),右侧呈现一个标注三边长度的三角形,直观引出本节课对三角形边的研究重点。 幻灯片 2:学习目标 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具体内容,即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能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通过实验探究、推理验证等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幻灯片 3:导入 ——— 从生活疑问到数学探究 生活场景提问: 展示小明从家到学校的两条路线图:一条是直接从家到学校(线段),另一条是从家经过图书馆再到学校(两条线段组成的折线)。提问:小明走哪条路线更近?为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的知识,得出 “家到学校的直接距离(一条线段)小于家到图书馆的距离加上图书馆到学校的距离(两条线段之和)”,为后续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埋下伏笔。 实验引入:准备不同长度的小木棒(如 3cm、4cm、5cm、6cm、9cm),邀请学生上台尝试用任意三根小木棒拼三角形,观察哪些组合能拼成三角形,哪些不能,引发学生对 “三条线段满足什么条件才能组成三角形” 的思考。 幻灯片 4: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实验 实验材料:每组准备 5 根不同长度的小木棒(3cm、4cm、5cm、6cm、9cm)、直尺、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 从 5 根小木棒中任意选取 3 根,记录所选小木棒的长度。 尝试用这 3 根小木棒拼成三角形,观察能否拼成封闭的三角形。 若能拼成,测量三角形三边的长度(验证所选小木棒长度是否准确);若不能拼成,分析原因。 重复上述步骤,尝试不同的组合,将结果填入记录表格。 记录表格(示例): 所选小木棒长度(cm) 能否拼成三角形 三边关系验证(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比较) 3、4、5 能 3+4>5,3+5>4,4+5>3 3、4、6 能 3+4>6,3+6>4,4+6>3 3、4、9 不能 3+4<9,3+9>4,4+9>3 3、5、6 能 3+5>6,3+6>5,5+6>3 4、5、9 不能 4+5=9,4+9>5,5+9>4 幻灯片 5: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总结 从实验数据推导结论: 观察能拼成三角形的组合(如 3、4、5;3、4、6;3、5、6),发现每组中任意两条边的长度之和都大于第三条边的长度。 观察不能拼成三角形的组合(如 3、4、9;4、5、9),发现其中存在两条边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条边的情况(3+4<9;4+5=9)。 三角形三边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用数学符号表示,在△ABC 中,a+b>c,a+c>b,b+c>a(其中 a、b、c 分别为△ABC 三边的长度)。 推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由 “a+b>c” 可变形为 “c<a+b”,同时两边之差 “a - b<c”(假设 a>b),同理可得 “b - a<c”“a - c<b”“c - a<b”“b - c<a”“c - b<a”,即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简化判断方法: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无需逐一验证所有三边关系,只需验证 “较短两条边的长度之和是否大于最长边的长度” 即可。例如,判断 3cm、4cm、9cm 能否组成三角形,只需比较 3+4 与 9 的大小(3+4=7<9),即可得出不能组成三角形的结论,简化计算过程。 幻灯片 6: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论验证 依据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在△ABC 中,从点 A 到点 B 的所有连线中,线段 AB 是最短的,而 AC + CB 是从 A 到 B 经过点 C 的折线长度,因此 AC + CB>AB;同理,AB + AC>BC,AB + BC>AC,从理论上证明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的正确性。 几何图形辅助理解:画出△ABC,标注三边长度,用箭头指示从 A 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