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15.3.2 含 30 度角的三角形 副标题:探索特殊角度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背景图:左侧展示含 30° 角的直角三角尺(标注 30°、60°、90°),右侧呈现由等边三角形拆分而成的两个含 30° 角的直角三角形(标注 30° 角对边与斜边的关系),直观关联 “等边三角形” 与 “含 30° 角的直角三角形”。 幻灯片 2:学习目标 理解含 30° 角的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质(30° 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掌握性质的推导过程。 能运用含 30° 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线段长度计算、几何证明及实际应用问题。 了解含 30° 角的非直角三角形的特点,能结合三角形内角和与等腰三角形性质分析其边角关系。 经历 “推导 — 验证 — 应用” 的过程,培养逻辑推理与几何应用能力,体会特殊与一般的数学思想。 幻灯片 3:导入 ——— 从等边三角形拆分引出特殊三角形 复习回顾:回顾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边相等、三角均为 60°),展示一个等边△ABC,提问:若过顶点 A 作 BC 边上的高 AD,将等边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有什么特殊角度?(引导学生发现:∠BAD=30°,∠B=60°,∠ADB=90°,即含 30° 角的直角三角形)。 提出问题:在拆分后的 Rt△ABD 中,∠BAD=30°,它所对的直角边 BD 与斜边 AB 有什么数量关系?(结合等边三角形 “AB=BC=2BD”,引导学生猜想 “BD=1/2AB”),引出本节课核心 ——— 含 30° 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幻灯片 4:含 30° 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推导 推导依据: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直角三角形的定义进行推导。 推导过程: 已知:如图,在 Rt△ABC 中,∠C=90°,∠A=30°。 推导步骤: 延长 BC 至 D,使 CD=BC,连接 AD(构造全等三角形)。 在△ABC 和△ADC 中: \(\begin{cases} BC=CD(构造), \\ ∠ACB=∠ACD=90°(已知), \\ AC=AC(公共边), \end{cases}\) ∴△ABC≌△ADC(SAS),故 AB=AD,∠B=∠D=60°。 由∠B=∠D=60°,AB=AD,可知△ABD 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 60° 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故 AB=BD。 又∵BD=BC+CD=2BC(CD=BC),∴AB=2BC,即 BC=1/2AB。 性质总结: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 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符号语言:在 Rt△ABC 中,∵∠C=90°,∠A=30°,∴BC=1/2AB(或 AB=2BC)。 实验验证:用含 30° 角的直角三角尺测量(如三角尺斜边 AB=10cm,30° 角对边 BC=5cm),验证 “BC=1/2AB”,确保性质的准确性。 幻灯片 5:含 30° 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应用 1——— 线段长度计算 例题 1:如图,在 Rt△ABC 中,∠C=90°,∠A=30°,斜边 AB=8cm,求 BC 和 AC 的长度。 分析:由性质得 BC=1/2AB,再用勾股定理求 AC。 解答: ∵∠C=90°,∠A=30°,AB=8cm, ∴BC=1/2AB=1/2×8=4cm(含 30° 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 在 Rt△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 AC=√(AB -BC )=√(8 -4 )=√48=4√3 cm。 例题 2:如图,在 Rt△ABC 中,∠C=90°,∠B=30°,AC=5cm,求斜边 AB 和直角边 BC 的长度。 分析:∠B=30°,其对边是 AC,故 AC=1/2AB,先求 AB,再用勾股定理求 BC。 解答: ∵∠C=90°,∠B=30°,AC 是∠B 的对边, ∴AC=1/2AB(性质),故 AB=2AC=2×5=10cm。 由勾股定理得:BC=√(AB -AC )=√(10 -5 )=√75=5√3 cm。 幻灯片 6:含 30° 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应用 2——— 几何证明 例题 3:如图,在△ABC 中,∠ACB=90°,CD 是斜边 AB 上的中线,∠A=30°,求证:CD=1/2AB=BC。 分析:先由性质得 BC=1/2AB,再利用 “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 得 CD=1/2AB,从而证得 CD=BC。 证明: ∵∠ACB=90°,∠A=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