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06576

专题5.5.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数学同步课堂+专项培优精练(浙教版(2024))

日期:2025-11-21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4次 大小:29178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堂,2024,教版,精练,培优,专项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5.5.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1、体会直接或间接设未知数的解题思路,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借助立体或平面图形(边长、周长、面积、体积等)学会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和等量关系。 3、通过生活实例,了解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之间的数量关系; 4、能在具体打折问题中找准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 5、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6、熟悉路程问题中的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从文字语言到图形语言,从图形语言到符号语言的转化。 TOC \o "1-4" \h \z \u 模块1:知识梳理 2 模块2:核心考点 2 考点1.行程问题 3 考点2.配套问题 4 考点3.工程问题 6 考点4.销售(利润)问题 8 考点5.比赛积分 11 考点6.方案优化与选择 13 考点7.数字与日历问题 15 考点8.分段计费问题 19 考点9.和差倍分问题 23 考点10.几何图形问题 24 考点11.数学文化问题 25 模块3:培优训练 28 1.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思路为:问题方程解答. 由此可得解决此类题的一般步骤为:审、设、列、解、检验、答. 2.建立书写模型常见的数量关系 1)公式形数量关系 生活中许多数学应用情景涉及如周长、面积、体积等公式。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必须通过情景中的信息,准确联想有关的公式,利用有关公式直接建立等式方程。 长方形面积=长×宽;长方形周长=2(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正方形周长=4边长。 2)约定型数量关系 利息问题,利润问题,质量分数问题,比例尺问题等涉及的数量关系,像数学中的公式,但常常又不算数学公式。我们称这类关系为约定型数量关系。 3)基本数量关系 在简单应用情景中,与其他数量关系没有什么差别,但在较复杂的应用情景中,应用方法就不同了。我么把这类数量关系称为基本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工作效率×时间=总工作量等。 3.分析数量关系的常用方法 1)直译法分析数量关系 将题中关键性的数量关系的语句译成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并找出没有公国的等量关系,翻译成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2)列表分析数量关系 当题目中条件较多,关系较复杂时,要列出表格,把已知量和未知量填入表格,利用表格进行分析。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把已知量和未知量“对号入座”,便于正确理解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3)图解法分析数量关系 用图形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这种方法能帮助我们透彻地理解题意,并可直观形象的体会题意。在行程问题中,我们常常用此类方法。 考点1.行程问题 例1.(24-25七年级上·浙江·期中)老师带着两个学生到离校33千米的博物馆参观.老师骑摩托车速度为25千米/小时,这辆摩托车后座可以带乘一名学生,带人后速度为20千米/小时.如果学生步行,速度为5千米/小时.请你设计一种方案,使师生三人同时出发后用3小时同时到达博物馆. 【答案】老师带第一个学生走24千米后,该学生下车后步行到博物馆,老师返回接第二个学生,整个过程在路上共计花了3个小时 【详解】解:如图, 设第一个学生搭乘摩托车的路程为x千米,即,则, , 对于段的相遇问题,可设老师与第二个学生相遇的时间为t小时, 于是得方程: ∴ ∴∴ 由时间关系,可得方程解方程得 则在路上共计用的时间为 即:老师带第一个学生走24千米后,该学生下车后步行到博物馆,老师返回接第二个学生,整个过程在路上共计花了3个小时. 变式1.(24-25七年级上·湖南·期末)一天,小明以48米/分钟的速度去上学,5分钟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数学书,于是爸爸立即以72米/分钟的速度去追赶小明.求多少分钟后爸爸能追上小明?如果设分钟后爸爸追上小明,依题意可得的方程是( ) A. B. C. 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