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1 认识负数教学幻灯片分页内容 第 1 页:标题页 标题:1.1 认识负数 副标题: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日期:[授课日期] 第 2 页:情境引入 生活实例: 如图 1,天气预报显示北京冬季某一天的气温为\(-5^{\circ}C\)到\(3^{\circ}C\),这里的 “\(-5^{\circ}C\)” 表示什么意思? 如图 2,银行存折上有一笔交易记录为 “\(-200\)元”,它和 “\(+300\)元” 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如图 3,电梯按钮上的 “\(-1\)” 层,指的是哪一层? 提出问题: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带有 “\(-\)” 号的数,它们是什么数?为什么需要用到这样的数?引出对负数的探究。 第 3 页: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负数的意义,知道负数是表示与正数相反意义的量;能正确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会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生活中常见的相反意义的量。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提高数感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 4 页:相反意义的量 定义:在生活中,存在许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上升与下降、收入与支出、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向东与向西等。 实例列举: 零上\(5^{\circ}C\)和零下\(3^{\circ}C\)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收入\(800\)元与支出\(500\)元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电梯上升\(6\)层与下降\(2\)层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思考:如何用数学符号清晰地区分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第 5 页:负数的产生 历史背景:在古代,人们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逐渐引入了负数的概念。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国家,早在《九章算术》中就有关于负数的记载。 引入需求:当我们用正数表示其中一种意义的量时,为了区分另一种相反意义的量,就需要引入一种新的数 ——— 负数。例如,用\(+5^{\circ}C\)表示零上\(5^{\circ}C\),那么零下\(3^{\circ}C\)就可以表示为\(-3^{\circ}C\)。 第 6 页:负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正数:像\(+3\)、\(+5^{\circ}C\)、\(+800\)这样的数叫做正数,“\(+\)” 叫做正号,正数前面的 “\(+\)” 可以省略不写,如\(+3\)可以写成\(3\)。 负数:像\(-3\)、\(-5^{\circ}C\)、\(-200\)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叫做负号,负数前面的 “\(-\)” 不能省略。 0 的特殊性: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0 表示一个也没有,也可以表示某种量的基准,如\(0^{\circ}C\)不是没有温度,而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 第 7 页:负数的读写 正数的读法:读正数时,先读 “正” 字,再读数,如\(+5\)读作 “正五”;省略正号的正数直接读数,如\(3\)读作 “三”。 负数的读法:读负数时,先读 “负” 字,再读数,如\(-3\)读作 “负三”,\(-5^{\circ}C\)读作 “负五摄氏度”。 正数的写法:写正数时,可以在数前面加 “\(+\)”,也可以不加,如正八写作 “\(+8\)” 或 “\(8\)”。 负数的写法:写负数时,必须在数前面加 “\(-\)”,如负七写作 “\(-7\)”。 第 8 页:生活中负数的应用举例 温度表示: 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如零上\(15^{\circ}C\)写作 “\(15^{\circ}C\)” 或 “\(+15^{\circ}C\)”。 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如零下\(8^{\circ}C\)写作 “\(-8^{\circ}C\)”。 财务收支: 收入用正数表示,如收入\(1000\)元记作 “\(+1000\)元”。 支出用负数表示,如支出\(300\)元记作 “\(-300\)元”。 海拔高度: 海平面以上的高度用正数表示,如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848\)米(或\(8848\)米)。 海平面以下的深度用负数表示,如死海海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