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21.1 二次函数 副标题:探索变量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教师姓名:[教师姓名] 授课日期:[具体日期] 幻灯片 2:情境引入与学习目标 情境引入: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变量之间的关系。比如,用长为 20m 的篱笆围一个矩形菜园,菜园的面积 S(m )与矩形的一边长 x(m)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又如,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下落的距离 h(m)与下落时间 t(s)之间的关系是 h=4.9t 。这些关系都属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二次函数。 学习目标: 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能识别二次函数。 掌握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能确定二次函数中的各项系数。 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体会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探究二次函数的定义和关系式,培养抽象思维和数学建模能力。 幻灯片 3:二次函数的定义 实例分析: 上述矩形菜园问题中,矩形另一边长为 (10 - x) m,面积 S = x (10 - x) = -x + 10x。 物体自由下落问题中,h = 4.9t 。 某产品的利润 y(元)与销售单价 x(元)之间的关系为 y = -x + 50x - 300。 共同特征:这些函数关系式都是关于自变量的二次整式,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 2。 定义表述:一般地,形如 y = ax + bx + c(a,b,c 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a,b,c 分别是函数表达式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注意事项: a≠0 是二次函数定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若 a=0,则函数变为 y = bx + c,是一次函数(当 b≠0 时)或常数函数(当 b=0 时)。 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但在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要根据具体情境确定。 幻灯片 4: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及系数识别 一般形式:y = ax + bx + c(a≠0),其中 ax 是二次项,bx 是一次项,c 是常数项。 系数识别例题: 对于函数 y = 3x + 2x - 1,二次项系数 a=3,一次项系数 b=2,常数项 c=-1。 对于函数 y = -x + 5,二次项系数 a=-1,一次项系数 b=0,常数项 c=5(这里一次项不存在,系数为 0)。 对于函数 y = 2x ,二次项系数 a=2,一次项系数 b=0,常数项 c=0。 练习巩固:给出几个不同的二次函数表达式,让学生快速说出各项系数,强化对二次函数一般形式的理解。 幻灯片 5:二次函数的判定 判定方法: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二次函数,需满足以下条件: 函数表达式是关于自变量的整式。 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 2。 二次项系数不为 0。 例题判断: y = x + 2x - 3 是二次函数(满足三个条件)。 y = 2x + 1 不是二次函数(自变量最高次数是 1)。 y = x + x 不是二次函数(自变量最高次数是 3)。 y = (x - 1)(x + 2) - x 化简后为 y = x - 2,不是二次函数(二次项抵消,a=0)。 y = mx + nx + p(m,n,p 是常数)不一定是二次函数(当 m=0 时不是)。 学生互动:让学生自主判断几个函数是否为二次函数,并说明理由,教师进行点评和纠正。 幻灯片 6:根据实际问题列二次函数关系式(一) 例题 1:某商场销售一批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 20 件,每件盈利 40 元。为了扩大销售,增加盈利,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每件衬衫每降价 1 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 2 件。设每件衬衫降价 x 元,商场平均每天的盈利为 y 元,求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分析:每件衬衫降价 x 元后,每件盈利为 (40 - x) 元,每天可售出 (20 + 2x) 件,根据 “盈利 = 每件盈利 × 销售量” 列出关系式。 解答过程:y = (40 - x)(20 + 2x) = 40×20 + 40×2x - x×20 - x×2x = 800 + 80x - 20x - 2x = -2x + 60x + 800。所以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y = -2x + 60x + 800(x≥0,且 40 - x≥0,即 0≤x≤40)。 注意事项:在实际问题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