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1.3.1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幻灯片分页内容 第 1 页:标题页 标题:21.3.1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副标题:初二数学上册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日期:[授课日期] 第 2 页:复习回顾 问题 1: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什么?(\(y=ax^2+bx+c\),\(a≠0\)) 问题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ax^2+bx+c=0\),\(a≠0\)) 问题 3: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什么形状?其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分别由什么决定? 第 3 页: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能通过二次函数图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能力目标:提高运用图像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探究数学的兴趣。 第 4 页:情境引入 展示问题:二次函数\(y=x^2-2x-3\)的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是什么?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3=0\)的解是什么? 提问: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 5 页:新知探究 1——— 图像与交点的关系 探究内容:观察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情况。 分析过程: 当图像与\(x\)轴有两个交点时,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图像与\(x\)轴有一个交点时,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图像与\(x\)轴没有交点时,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没有实数根。 第 6 页:新知探究 2——— 判别式的联系 结合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Delta=b^2-4ac\)分析: 当\(\Delta>0\)时,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有两个不同交点,方程有两个不相等实根。 当\(\Delta=0\)时,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有一个交点,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根。 当\(\Delta<0\)时,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无交点,方程无实根。 举例:二次函数\(y=x^2-4x+3\),\(\Delta=16-12=4>0\),图像与\(x\)轴有两个交点,方程\(x^2-4x+3=0\)的根为\(x_1=1\),\(x_2=3\)。 第 7 页:例题讲解 1 例 1:已知二次函数\(y=x^2-5x+6\),求其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并验证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步骤解析: 令\(y=0\),得到方程\(x^2-5x+6=0\)。 解方程得\(x_1=2\),\(x_2=3\)。 所以图像与\(x\)轴交点坐标为\((2,0)\)和\((3,0)\)。 第 8 页:例题讲解 2 例 2:根据二次函数\(y=-x^2+2x+3\)的图像,估计一元二次方程\(-x^2+2x+3=0\)的解的大致范围。 步骤解析: 画出二次函数图像,观察其与\(x\)轴交点的大致位置。 图像与\(x\)轴交于\((-1,0)\)和\((3,0)\)附近。 所以方程的解大致为\(x_1\approx-1\),\(x_2\approx3\)。 第 9 页:方法总结 二次函数\(y=ax^2+bx+c\)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实数根。 可通过判别式\(\Delta=b^2-4ac\)判断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个数和方程根的情况。 利用二次函数图像可估计一元二次方程解的近似值。 第 10 页:课堂练习 1 练习 1:求二次函数\(y=2x^2-4x-6\)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并写出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练习 2:已知二次函数\(y=x^2-2x+k\)的图像与\(x\)轴有两个交点,求\(k\)的取值范围。 第 11 页:课堂练习 2 练习 3:根据二次函数\(y=2x^2-8x+6\)的图像,估计方程\(2x^2-8x+6=0\)的解(精确到 0.1)。 练习 4:判断二次函数\(y=-3x^2+2x-1\)的图像与\(x\)轴是否有交点,并说明理由。 第 12 页:易错点提醒 混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表达式,注意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利用图像估计方程解时,要准确观察交点位置,避免误差过大。 计算判别式时,要注意符号和运算顺序,确保结果正确。 第 13 页: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