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32989

23.2.1 中位数和众数的认识(课件)冀教版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

日期:2025-11-18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46215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3.2.1,中位数,众数,认识,课件,教版
  • cover
(课件网)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23.2.1 中位数和众数的认识 副标题: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另外两种度量 背景图:展示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用不同颜色标注出中位数的位置和众数的重复次数,直观呈现两者的特征。 幻灯片 2:情境引入与概念需求 生活中的数据描述问题: 情境 1:某公司招聘时公布员工月薪为:经理 15000 元,副经理 10000 元,3 名员工各 6000 元,5 名员工各 4000 元。若用平均数描述薪资水平,会给人偏高的印象,此时需要更合适的指标。 情境 2:商店老板想了解哪种尺码的运动鞋销量最好,以便进货,平均数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现有方法的局限: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易受极端值影响,且不能反映数据的重复规律,因此需要引入中位数和众数。 问题引入:如表是某班 10 名同学的身高数据(单位:cm):165、168、170、172、169、171、167、173、175、166,如何更合理地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引出中位数和众数。 幻灯片 3:中位数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定义: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算术平均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计算步骤: 排序:将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定位:确定中间位置,若 n 为奇数,中间位置是第\(\frac{n + 1}{2}\)个数据;若 n 为偶数,中间位置是第\(\frac{n}{2}\)和第\(\frac{n}{2} + 1\)个数据。 计算:奇数个数据时,中位数是中间位置的数;偶数个数据时,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示例:数据 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5(已排序,n=10,偶数),中位数为\(\frac{169 + 170}{2} = 169.5\)cm。 幻灯片 4:众数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特点: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和多数水平。 一组数据可以有一个众数、多个众数,也可以没有众数。 众数不受极端值影响,与数据的位置无关,只与出现次数有关。 示例: 数据 2、3、3、4、5,众数是 3(出现 2 次)。 数据 2、2、3、3、4,众数是 2 和 3(均出现 2 次)。 数据 1、2、3、4、5,没有众数(每个数都只出现 1 次)。 幻灯片 5: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例题(1) 题目呈现:某小组 8 名同学的数学测验成绩(分)为:82、90、90、85、85、90、88、95,求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解答过程: 步骤 1:排序:82、85、85、88、90、90、90、95(n=8,偶数)。 步骤 2:计算中位数:中间两个数是 88 和 90,中位数\(= \frac{88 + 90}{2} = 89\)分。 步骤 3:确定众数:90 出现 3 次,出现次数最多,故众数是 90 分。 结论:中位数是 89 分,众数是 90 分。 幻灯片 6: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例题(2) 题目呈现:某商店 7 天的运动鞋销量(双)为:35、40、35、50、45、35、40,求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解答过程: 步骤 1:排序:35、35、35、40、40、45、50(n=7,奇数)。 步骤 2:计算中位数:第 4 个数据是 40,故中位数是 40 双。 步骤 3:确定众数:35 出现 3 次,出现次数最多,故众数是 35 双。 结论:中位数是 40 双,众数是 35 双。 幻灯片 7:中位数、众数与平均数的对比 统计量 定义 优点 缺点 适用场景 平均数 数据总和除以个数 利用所有数据信息,反映平均水平 受极端值影响大 数据分布均匀,无极端值时 中位数 中间位置的数或中间两数的平均 不受极端值影响,反映中等水平 未充分利用所有数据 数据有极端值或偏斜分布时 众数 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不受极端值影响,反映多数水平 可能不唯一或不存在 需了解多数情况(如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