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幻灯片 1:封面 课程标题:26.4.1 仰角、俯角、方向角 副标题:解读生活中的角度测量语言 教师姓名:[具体姓名] 授课日期:[具体日期] 幻灯片 2:学习目标 准确理解仰角、俯角和方向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正确识别这些角。 学会将实际问题中的仰角、俯角、方向角转化为数学图形中的角,建立直角三角形模型。 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与仰角、俯角、方向角相关的实际问题,提升应用能力。 幻灯片 3:情境引入 展示图片: 图片 1:人们仰望山顶的场景。 图片 2:从高处俯视地面景物的场景。 图片 3:轮船航行中使用罗盘确定方向的场景。 提问引导:在这些场景中,如何用数学角度来描述视线与水平线、目标方向与正方向的关系呢?这就需要学习仰角、俯角和方向角的知识。 幻灯片 4:仰角和俯角的概念 仰角: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叫做仰角。 图示:绘制一个简单图形,标注出观测点、目标点、水平线和仰角。 俯角:从高处观测低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叫做俯角。 图示:绘制对应图形,标注观测点、目标点、水平线和俯角。 注意:仰角和俯角都是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且均为锐角;在解决问题时,需明确观测点和目标点的位置关系。 幻灯片 5:仰角和俯角应用示例 1 例 1:如图,为测量某建筑物的高度 AB,在距离建筑物底部 B 点 30m 的 C 处,测得建筑物顶部 A 的仰角为 60°,求建筑物 AB 的高度(结果保留根号)。 分析:在 Rt△ABC 中,∠C = 90°,∠ACB = 60°,BC = 30m,求 AB 的长度。 解答步骤: 因为 tan∠ACB = AB/BC,所以 AB = BC tan60° = 30×√3 = 30√3 m。 结论:建筑物 AB 的高度为 30√3 m。 幻灯片 6:仰角和俯角应用示例 2 例 2:一架飞机在离地面 1500m 的高空飞行,从飞机上测得地面控制点的俯角为 60°,求此时飞机到控制点的水平距离(结果保留根号)。 分析:设飞机位置为 A,地面控制点为 B,过 A 作水平线交 BC(竖直方向)于点 C,则 AC 为水平距离,∠BAC = 60°,BC = 1500m,在 Rt△ABC 中求 AC。 解答步骤: 因为 tan∠BAC = BC/AC,所以 AC = BC /tan60° = 1500 / √3 = 500√3 m。 结论:飞机到控制点的水平距离为 500√3 m。 幻灯片 7:练习 1(仰角和俯角) 题目: (1) 从地面上的一点测得塔顶的仰角为 45°,向塔前进 100m 后,测得塔顶的仰角为 60°,求塔高(结果保留根号)。 (2) 从山顶处测得地面上一建筑物顶端的俯角为 30°,建筑物底部的俯角为 45°,已知建筑物高 20m,求山高(结果保留根号)。 答案: (1) 50(3 + √3) m。 (2) 10(3 + √3) m。 幻灯片 8:方向角的概念 定义:方向角是指以观测者的位置为中心,将正北或正南方向作为起始方向旋转到目标方向所成的角(一般指锐角),通常表达为北(南)偏东(西)多少度。 图示:绘制方位图,标注北偏东 30°、南偏西 45° 等方向角。 示例说明: 北偏东 30°:从正北方向向东旋转 30° 所指的方向。 南偏西 20°:从正南方向向西旋转 20° 所指的方向。 特别地,正东方向可表示为北偏东 90° 或南偏东 90°,正西方向可表示为北偏西 90° 或南偏西 90°,正北为 0°,正南为 180°。 幻灯片 9:方向角应用示例 1 例 3:如图,一艘渔船从港口 O 出发,沿北偏东 30° 方向行驶了 40 海里到达 A 处,然后再沿南偏东 60° 方向行驶了 30 海里到达 B 处,求此时渔船相对于港口 O 的位置。 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连接 OB,在△AOB 中,OA = 40 海里,AB = 30 海里,通过角度关系判断三角形形状或用余弦定理求解。 解答步骤: 由方向角可知∠AOB = 30° + (90° - 60°) = 60°。 根据余弦定理 OB = OA + AB - 2 OA AB cos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