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33655

4.5 光的色散(课件)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35页PPT)

日期:2025-11-19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125070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色散,课件,人教,2025-2026,学年,八年级
  • cover
(课件网) 4.5 光的色散 教学幻灯片分页内容 第 1 页:标题页 标题:4.5 光的色散 副标题:探索光的 “彩色密码” 配图:彩虹横跨天空的自然景观图、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七色光的实验示意图 备注:用自然美景与科学实验结合,直观展示光的色散现象 第 2 页:情境导入 标题:为什么阳光会变成彩虹? 生活观察: 雨后天空为什么会出现绚丽的彩虹?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为什么会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 肥皂泡表面和光盘上为什么会看到彩色花纹? 核心问题:白色光是不是最单纯的光?它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不同颜色的光有什么特性? 配图:彩虹、三棱镜分光、肥皂泡彩色花纹的对比图 备注:通过自然与实验现象的关联,激发探究光的组成的兴趣 第 3 页:什么是光的色散? 标题:白光的 “分身术” 定义:太阳光(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实验验证: 器材:三棱镜、白色光屏、平行光源(或阳光)。 现象: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光谱),按红→紫顺序排列。 结论: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配图:三棱镜分光实验装置图 + 光屏上的彩色光谱示意图 备注:明确色散的核心是白光的分解,强调七种色光的排列顺序 第 4 页:色散现象的原理 标题:为什么光会被分解? 折射差异: 不同颜色的光在同种介质中的折射程度不同(紫光折射能力最强,红光最弱)。 太阳光进入三棱镜时发生第一次折射,不同色光偏折角度不同;从三棱镜射出时发生第二次折射,偏折差异被放大,最终形成彩色光谱。 类比说明: 如同不同速度的车辆通过弯道时偏移距离不同,不同色光因折射能力差异,在三棱镜中 “分离” 开来。 配图:太阳光通过三棱镜的色散光路图(标注红光、紫光的折射路径及偏折角度对比) 第 5 页:彩虹的形成原理 标题:自然界的 “分光实验” 形成条件: 雨后空气中存在大量细小水珠,太阳光以一定角度射入水珠。 观察者背对太阳时,可看到阳光经水珠色散后形成的彩虹。 光路过程: 太阳光射入水珠时发生第一次折射(色散开始)。 光在水珠内壁发生反射。 光从水珠射出时发生第二次折射(色散加剧),最终分解为七色光。 颜色排列: 彩虹外侧为红色,内侧为紫色,与三棱镜分光的顺序一致。 配图:彩虹形成的光路示意图(标注入射、反射、折射过程) + 彩虹颜色分布实景图 第 6 页:色光的三原色 标题:光的 “基本调色板” 定义: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混合规律: 红 + 绿 = 黄 绿 + 蓝 = 青 红 + 蓝 = 品红 红 + 绿 + 蓝 = 白(三种原色光等比例混合还原白光)。 应用场景: 电视、电脑显示器、手机屏幕:通过红、绿、蓝三种像素点的明暗变化,混合出各种颜色的图像。 舞台灯光:用三原色射灯混合出不同色调的光效。 配图:色光三原色混合示意图(含混合公式和屏幕像素放大图) 第 7 页:颜料的三原色 标题:绘画中的 “色彩密码” 定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颜料叫做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三原色不同)。 混合规律: 红 + 黄 = 橙 黄 + 蓝 = 绿 红 + 蓝 = 紫 红 + 黄 + 蓝 = 黑(三种原色颜料等比例混合吸收大部分光,呈现黑色)。 原理差异: 色光混合:相加混合(混合的色光越多,亮度越高,最终为白色)。 颜料混合:相减混合(颜料吸收部分色光,反射剩余色光,混合后吸收的光更多,亮度降低,最终为黑色)。 配图:颜料三原色混合示意图(含混合公式和绘画调色实例) 第 8 页:生活中的色散现象 标题:身边的 “彩色光效” 肥皂泡与水面油膜: 原理:光在薄膜上下表面发生反射,不同颜色的光反射后相互叠加或抵消(光的干涉),形成彩色花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