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33660

5.1透镜(课件)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44页PPT)

日期:2025-11-18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7次 大小:173502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透镜,课件,人教,2025-2026,学年,八年级
  • cover
(课件网) 5.1 透镜 教学幻灯片分页内容 第 1 页:标题页 标题:5.1 透镜 副标题:探索光线的会聚与发散奥秘 配图:不同类型的透镜实物图(放大镜、近视眼镜、相机镜头)与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效果图 备注:通过实物与光路结合,直观展示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第 2 页:情境导入 标题:生活中的 “神奇镜片” 生活观察: 用放大镜看书时,字会被放大;用近视眼镜看远处,模糊的景象会变清晰。 照相机能拍出清晰的照片,投影仪能将小画面投成大画面,这些都离不开透镜。 鱼缸里的鱼看起来比实际大,是不是也和透镜有关? 核心问题:透镜有哪些类型?它们对光线有什么作用?透镜的基本结构有什么特点? 配图:放大镜放大文字、照相机拍照、投影仪投影的场景对比图 备注:通过生活中熟悉的现象,激发对透镜特性的探究兴趣 第 3 页:透镜的分类与基本概念 标题:透镜的 “外形与名称” 定义:透镜是用透明材料(如玻璃、塑料)制成的,表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光学元件。 分类: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放大镜、老花镜镜片)。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眼镜镜片)。 基本概念(结合剖面图): 光心(O):透镜的中心,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虚线表示)。 焦点(F):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会聚或反向延长线会聚的点。 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用 f 表示,单位:厘米或米)。 配图: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剖面图(标注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 备注:明确两类透镜的结构差异,为理解光线作用奠定基础 第 4 页: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标题:凸透镜 ——— 光线的 “会聚器” 实验现象:让平行于主光轴的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会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作用规律: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实焦点(F)。 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分别位于透镜的两侧,且到光心的距离相等(焦距相等)。 特殊光线: 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过焦点。 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配图:平行光通过凸透镜会聚于焦点的光路图 + 三条特殊光线的光路示意图 备注:通过实验现象和光路图,直观展示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第 5 页: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标题:凹透镜 ——— 光线的 “发散器” 实验现象:让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折射光线会向外散开,不会会聚成一个光斑。 作用规律: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F)。 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分别位于透镜的两侧,到光心的距离相等(焦距相等)。 特殊光线: 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 延长线过虚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配图:平行光通过凹透镜发散的光路图 + 三条特殊光线的光路示意图 备注:对比凸透镜,突出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和虚焦点特点 第 6 页:两种透镜的特性对比 标题:凸透镜与凹透镜的核心差异 透镜类型 结构特点 对光线作用 焦点类型 特殊光线规律(举例) 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 会聚光线 实焦点(2 个) 平行光折射后过实焦点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 发散光线 虚焦点(2 个) 平行光折射后,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 重点强调: 实焦点: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可用光屏承接;虚焦点:实际光线未会聚,由反向延长线形成,不可用光屏承接。 透镜的焦距越短,对光线的会聚(或发散)作用越强。 配图:两种透镜的结构、光路对比示意图 备注:通过表格和图示,清晰呈现两类透镜的本质区别 第 7 页:课堂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