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50355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3.1 确定位置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15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9381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初中,数学,北师大,八年级,上册,确定
  • cover
第三章 位置与坐标 1 确定位置 一、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位置与坐标”第一节。在现实生活中,确定位置的方式有很多,既有点定位,也有区域定位;既有直角坐标定位,也有极坐标定位。教材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选取了“电影院找座位”“航海中找目标”“地图上确定城市的位置”等素材,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的确定位置的方法,通过这些情境让学生认识到,不管采用什么定位方式,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当然,确定位置的方法多样,本节课重点研究点的定位,为下一节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认识了图形与位置,能在具体情境中识别列与行,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七年级地理中学习的经纬度定位知识,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小学,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活动,感受到了表示物体位置的必要性和作用。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抽象能力逐步发展,开始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具备一定的观察、记忆、想象能力,同时具备了合作学习的经验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在现实生活中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感受现实生活中确定物体位置的必要性。 2.在现实情境中感受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式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灵活地运用多种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3.通过观察、分析现实世界中确定位置的具体现象,经历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的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在观察、概括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发展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在理解两个数据可以表示物体位置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意识,进一步发展数形结合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教学难点:建立有序实数对与平面内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活动内容 探究一 (1)在数轴上,如何描述一个点的位置? (2)在数轴上,确定一个点的位置需用几个数据? 探究二 (1)在电影放映厅内如何找到电影票上所指的座位? (2)在电影票上,“3排6座”与“6排3座”中的“6”含义有什么不同? 思考·交流 (1)在电影院内,确定一个座位一般需要几个数据? (2)在生活中,确定物体的位置还有其他方法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例 我国海军某舰艇编队在某海域展开实兵对抗训练,红蓝双方的对阵情况如图所示(图中1 cm表示20 n mile)。对红方潜艇来说: (1)北偏东40°方向上有哪些目标?要确定蓝方战舰B的位置,还需要什么数据? (2)距离红方潜艇20 n mile的蓝方战舰有哪几艘? (3)要确定每艘蓝方战舰的位置,各需要几个数据? 2.活动目的 对于探究一,利用实数和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表示数轴上的点的位置。归纳出:在直线上,确定一个点的位置需要一个数据。通过数轴问题,温故知新,并且将确定位置的问题从直线扩展到平面,为后续思考空间定位埋下伏笔。这样的教学安排,遵循由简到繁、由一维到多维的思维逻辑,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空间观念及逻辑思维能力。 对于探究二,以电影票上的数字、在电影院内找座位的情境,引入本节课内容,能够较好地体现数学的现实性,有利于学生良好数学观的形成,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对于“思考·交流”,一方面帮助学生及时总结经验,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自主寻找生活中的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也为下面例题获得“确定位置”的方法做铺垫。 对于例题,选择用表示方向的角和距离刻画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渗透极坐标的思想。在此过程中,再次总结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3.注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