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84221

吉林地区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1-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9次 大小:1056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吉林,期中,答案,试卷,历史,考试
  • cover
2025~2026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mm的黑色字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4.本卷主要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早期政治文明经历了从“万邦”时代到“王制国家”演进过程。以下各项中,能够体现“王制国家的形成”时期政治特征的是() ①分封制与礼乐制度②内外服制与神权色彩 ③郡县制与官僚制度④禅让制与氏族民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厉王贪财好利,任用荣夷公实行“专利”政策,引发国人不满。他又命卫巫监视民众,导致“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三年后,爆发“国人暴动”,厉王被逐。这反映了 () A.君主专制制度遭遇严重危机 B.分封制已彻底瓦解 C.原始民主传统仍有一定影响 D.宗法制是权力核心 3.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中出现了“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甚至“陪臣执国命”的现象。如晋国六卿专权、鲁国三桓架空国君,齐国田氏势力膨胀。这反映出当时() A.宗法分封秩序彻底瓦解 B.政治权力呈现下移趋势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各国变法运动普遍开展 4.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家虽出身平民,却周游列国、著书立说。如墨子代表手工业者利益倡“兼爱”“非攻”,许行代表农家主张“贤者与民并耕而食”。各学派皆“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这一现象() A.实现了诸子百家思想理论的深度融合 B.标志着贵族政治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C.促使各国普遍推行官僚选拔制度改革 D.推动了私学兴起与思想文化的繁荣 5.秦朝统一后,下令“书同文字”,废除六国异体字,命丞相李斯等人创制小篆作为标准字体,推行全国。这一措施() A.彻底消除了先秦时期的思想流派 B.主要目的在于推动书法艺术发展 C.促进了各地文化交流与国家认同 D.标志着人才选拔制度的重大变革 6.唐代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明代李贽亦评秦“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秦朝() A.统治者的节俭促进了社会繁荣 B.暴政激化社会矛盾导致其速亡 C.开创的皇帝制度得到后世推崇 D.地方行政制度变革成效最显著 7.汉初,非功臣列侯及其后代不能任相。汉武帝改变传统,任命平民出身的公孙弘为丞相,封平津侯。公孙弘对武帝唯唯诺诺,“不肯面折廷争”。由此可知,当时() A.在选官中引入竞争机制 B.相权受到中朝的限制 C.士族的政治影响力衰退 D.专制集权进一步强化 8.据《汉书·武帝纪》记载: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冬十月,(武帝)纳丞相“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的建议。这一做法() A.使法家失去了主导地位 B.促使选官制度的单一化 C.旨在维护汉朝统治安稳 D.标志儒学来源的多元化 9.王莽颁布“王田令”,要求按照《周礼》的井田制模式,实行“均田”。汉光武帝刘秀下诏命“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作为征收田赋和征发徭役的依据。其做法旨在() A.扩大土地数量 B.强化经济控制 C.减轻农民负担 D.加强边疆管理 10.司马睿建立东晋之初,琅邪王氏当权,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王敦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司马睿即位接受百官朝贺时,甚至请王导与他并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