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88364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课件(共16张PPT)

日期:2025-11-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1次 大小:166174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财富,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在《奇葩说》关于“火灾中救猫还是救画”的辩论当中,詹青云说:“一个正在面临战争、丧乱、连民族的存亡都存在危机的国家,去保护那些没有生命的文物。那些……湮没无闻的东西;那些厚重的石鼓;那些青铜器;那些已经褪色的丝帛和刺绣;那些我可能看不懂的石雕和壁画…… 通过詹青云的辩论你能看出他对待文物的态度是什么? 你是否认可这种态度? 为什么?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正方形:人类创造 圆 圈:大自然 相 连:关系 圆 形:既象征全世界,也象征要保护 世界遗产 自然遗产 文化遗产 双重遗产 物质 文化遗产 非物质 文化遗产 自然遗产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判断:以下属于哪种遗产? 梵净山 布达拉宫 1.价值★:①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②代表人类文明所留下的辉煌,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2.危机:文化遗产一直受到严重威胁。 酸雨侵蚀下的乐山大佛 一、保护文化遗产的原因 原因: 难以抵御的自然灾害 频频发生的战争 对资源的过度消耗 帕特农神庙 (1)重要性: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具有突出普遍价值;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具有经济价值;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创造性等。 (2)必要性:文化遗产一直受到严重威胁。人类文化遗产不可再生,且正面临自然灾害、战争、经济建设等诸多威胁。 探究一:以长城、金字塔、帕特农神庙为例,分析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材料1: 材料2: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稀缺的不可替代的资源,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构成,它不仅是人类以往文明的见证和产物,也是促进人类未来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也被视为“文化创作的源泉”。因此,促进人类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要实现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而且保护文化遗产是促进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摘编自李玉雪《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进路思考》 长城 金字塔 欧洲 中国 各国皇室、贵族和教会收藏艺术珍品和宗教遗物。 历代帝王、达官贵人和民间收藏家十分重视收藏各种器物、字画、书籍等。金石学发展为专门之学。 1.古代 收藏 法国国王收藏的 《蒙娜丽莎》 二、文化遗产的保护举措 《兰亭集序》 最初由王羲之创作后传给了他的后代,最终在唐朝被唐太宗李世民获得并作为陪葬品埋入昭陵。 2.近现代 世界 国内 国际 1964年《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以历史的真实性为第一要义。 1834年,希腊针对古迹保护制定了法律。 立法 二、文化遗产的保护举措 中国 晚清 民国 新中国 1906年,《保护古物推广办法》 1930年,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古物保存法》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物保护法律) 专业化的文物保护体系,第一次全国性文物普查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 (1)概况 宗旨 内容 发展完善 ①1998年,《“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条例》,正式提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 ②2003年10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意义?) ①明价值:“突出的普遍价值” ②制名录:《世界遗产名录》+《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③分类别: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 2.近现代 二、文化遗产的保护举措 立法 ———《世界遗产公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 意义: ①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②中国成为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现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 原则: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确保世界文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