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88401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5-11-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318852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财富,课件
  • cover
(课件网) 1900年,王圆箓发现藏经洞。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挑走莫高窟中最有价值的经卷6400余份。 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来到莫高窟,装走29箱材料。 1911-1912年,日本人橘瑞超、吉川小一郎买走数百写卷。 1914-1915年,俄国考察队带走300多卷子。 1923-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主要揭去珍贵壁画和塑像。 1910年,清学部电令甘肃总督将所余经卷悉数购买,运回北京。 1906年,清政府颁布《保存古物推广办法》; 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古物保存法》。 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1950年,改为敦煌文物研究所。 1961年,莫高窟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建立历史文化名城制度;1986年,敦煌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2019年7月,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的第 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共有55项世界遗产,其中文化遗产37项,自然遗产14项,文化和自然双遗产4项。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成为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现出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 ———课前提示p87 思考:为何要保护文化遗产?如何保护? 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这些由各民族在数千年历史进程中创造的文化财富,一直受到严重威胁。 思考:结合单元导语,解释为什么? 良渚古城遗址 古城宫殿区鸟瞰图 “中华第一城”良渚古城 陆城门遗址 “世界第一坝” 古城外围水利系统 古城反山王陵 (等级最高墓地) 象征神权的礼器玉琮 神人兽面像 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圣地 原因:难以抵御的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的战争、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单元导语】 概念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文化遗产:从存在形态上分为物质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目录 一、保护之措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二、保护之秩序:《世界遗产公约》 三、保护之对象: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一、保护之措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87-88,概括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并利用课本史实加以说明。 1.收藏文物: ①欧洲:皇室、贵族、教会,收藏艺术珍品和宗教遗物之风颇为盛行 ②中国:帝王、达官贵人和民间收藏家十分重视收藏各种器物、字画、书籍等 针对古代器物进行分类、著录的金石录还发展为专门之学 一、保护之措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2.近现代世界文物保护立法: 19世纪开始,一些国家通过立法进行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 ①国家立法: 1834年,希腊针对古迹保护制定了法律 ②国际立法: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保护文物古迹的高潮 1964年《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 3.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措施: 1906年清政府颁布《保存古物推广办法》 1903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的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公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物保护法律《古物保存法》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专业化的文物保护体系,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文物普查 1961年3月,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 1982年通过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致力于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利用,以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继承,指出由国务院将“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从而建立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 西班牙纳瓦拉埃斯特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