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2025一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I卷(客观题,共70分) 一、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 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 1.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遗存中,一些墓穴规模较大,随葬品中有大量精美的陶器、石 骨器、玉器和象牙器等;一些墓穴十分简陋,随葬品只有一两件豆、罐之类的陶器,有 的甚至一无所有。这表明 A.原始农业开始出现 B.社会贫富分化显现 C.黄河流域邦国林立 D.青铜铸造技术发达 2.考古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有些都城规模 较大,其中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也比较明显。 这反映了该时期中国 A.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B.建立起健全的祭祀礼制 C.很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 D.仍然处于母系氏族社会 3.《尚书·康王之诰》载,周康王认为,先王“建侯树屏,在我后之人”。《左传·昭公 九年》载,周景王使詹桓伯辞于晋曰:“文、武、成、康之建母弟,以蕃屏周”。由此 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意在 A.建立诸侯政权B.拱卫王室 C.确立等级秩序D.控制方国 4.《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诺侯伐郑,'郑伯 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这一事件反映 的是 A.平王东迁 B. 诸侯纷争 C.战国兼并 D.王室衰微 5.中国古代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这些工程的兴建 朝代 名称 效益 战国(秦) 都江堰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战国(魏) 西门豹渠 “以富魏之河内” 汉朝 白渠 “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A. 阻碍了经济交流 B.不利于商业进步 C.促进了农业发展 D.实现了国家统一 6.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大动荡:诸侯争霸 大科技:铁器牛耕 春秋 战国 大思想:百家争鸣 大变革: A.国家产生 B,文明起源 C.政权分立 D.诸国变法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第1页(共8页) 7.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部分学派的核心政治主张。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政 治聚焦点是 学派 核心政治主张 儒家 正名定分,礼乐刑政相济 墨家 兼爱非攻,尚同于义政 道家 清虚自守,君人南面之术 法家 壹刑壹赏,以术驭臣 A.追求思想的自由发展 B.推动社会的全面变革 C. 探索政治秩序的重塑 D.强调道德的普遍约束 8.地图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秦朝形势图,我们可以直接了解秦朝的 曰都过 ,型 涣A阳部 代既 ⊙北地m ⊙卯邪部 陈 一会格廊 ⊙邵 水0 ⊙长沙那 C的中解 乒、 ①疆域四至 ②行政制度 ③民族关系 ④法制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④ ·①③④ D②③④ 9.下图为出土的秦朝“铜权”(秤锤)和“铜诏版”,其上刻有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诏书。 这些文物最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于 铜权 铜诏版 A展现了秦朝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 B是研究秦朝文字演变的唯一史料 为秦朝统一全国提供了军事证据D.实证了秦朝巩固统一的具体措施 10.公元前92年,汉武帝下密令诛杀丞相公孙贺父子,并决定所有奏章不再经丞相府,而 是直接送交宫中,由一个名为“尚书”的机构处理。这一事件 A.标志尚书台正式成为中枢机构 B.表明武帝坚持废除丞相制度 C.体现内朝逐步取代外朝的趋势 D.扩大了国家行政中枢的权力 11.史书记载:张骞出使西域后,“天马、葡萄、苜蓿、胡桃(核桃)、胡麻(芝麻)等异物传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第2页(共8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