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夏固原市西吉中学 202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数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 8小题,每小题 5分,共 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 1 1 1.设 ∈ ,则“| | < ”是“ < 1”的( ) 2 2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 2.函数 ( ) = ln 的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是( ) 1 A. (1,2) B. (2,3) C. ( , 1) D. ( , +∞) 3.下列函数中,在其定义域内既是奇函数又是减函数的是( ) A. = | |( ∈ ) B. = 3 ( ∈ ) 1 1 C. = ( ) ( ∈ ) D. = ( ∈ ,且 ≠ 0) 2 4.从6名侦查员中抽调5人调查两个问题,每人只参与一个问题的调查,每个问题至少要2人参与调查,则 不同的抽调方法有( ) A. 120种 B. 180种 C. 240种 D. 360种 5.围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相传是中国“五帝”之一的尧帝发明的,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围棋 最早被称为“弈”或“棋”后来,人们根据下棋时黑白双方总是互相攻击,互相包围的特点,称“下棋” 是“围棋”这样,“围棋”作为一个专门名词就固定下来.南北朝时候,棋盘定型为现在的19道棋盘(即棋 盘上有纵横各19条线段将棋盘分成361个交叉点).根据有关资料,围棋状态空间复杂度的上限 约为3361, 而可观测宇宙中普通物质的原子总数 约为1080,则下列各数中与 最接近的是( )(参考数据:lg3 ≈ 0.48) A. 1093 B. 1073 C. 1053 D. 1033 1 9 6.设正数 , 满足 + = 1,若不等式 + ≥ 2 + 4 + 18 对任意实数 恒成立,则实数 的取值 范围是( ) A. ≥ 3 B. ≤ 3 C. ≤ 6 D. ≥ 6 7.利用诱导公式可以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0°~90°之间的三角函数值,右表是部分5°的奇数倍锐角 的正切值(用字母代替),则cos2210 =( ) 第 1 页,共 6 页 5° 15° 25° 35° tan 2 1 2 1 2 1 2 A. 2 B. 2 C. D. 1+ 1+ 1+ 2 1+ 2 8.已知函数 = ( )是定义在 上的偶函数,且当 > 0时,不等式2 ( ) + 2 ′( ) < 0成立,若 = 1 1 30.2 (30.2), = ( 2) ( 2), = ( 2 ) ( 2 ),则 , , 之间的大小关系为( ) 4 4 A. > > B. > > C. > > D. > > 二、多选题:本题共 3小题,共 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数据1,2,5,7,8,9,11,15的第75百分位数是10. B. 设样本数据 1, 2, … , 的方差为5,则2 1 + , 2 2 + , … ,2 + 的标准差为20. C. 随机掷一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骰子各个面分别标记有1 6共六个数字,记事件 =“骰子向上的 点数是奇数”,事件 =“骰子向上的点数是2或3”,则事件 与事件 是相互独立事件. 1 D. 在二项式( ) 的展开式中,若只有第4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则各项系数和是64. 2√ 10.已知 ( )定义域为 ,其函数图象关于直线 = 3对称, ( + 3) = ( 3),若当 ∈ [0,3]时, ( ) = 2 + 1,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为偶函数 B. ( )在[ 6, 3]上单调递减 C. ( )关于直线 = 3对称 D. (100) = 5 11.若 > 0, > 0,且 ( + 2) = ( + 1)( + 1),则( ) A. > B. < C. 2 > D. 2 < 三、填空题:本题共 3小题,每小题 5分,共 15分。 12.已知随机变量 服从正态分布 (5, 2),若 (5 < ≤ 6) = 0.27,则 ( < 4) = . 13.已知函数 ( ) = 3 + 3 2 + + 2在 = 1处有极值0,则 + 的值为 . 2 1 14.已知函数 = ( + 1) 2为奇函数, ( ) = ,且 ( )与 ( )图象的交点为( 1, 1),( 2, 2),…, 1 ( 6, 6),则 1 + 2 + + 6 + 1 + 2 + + 6 = . 四、解答题:本题共 5小题,共 7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小题13分) √ 10 2sin +3cos (1)若sin = ,且 ∈ ( , 0),求 的值. 10 2 3sin 2cos 1 2 (2)已知sin ( + ) = ,求sin ( ) + cos ( )的值. 3 3 3 6 第 2 页,共 6 页 16.(本小题15分) 新高考按照“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