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历 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选择性必修1前12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湖南宁乡罗家冲遗址出土了一件陶猪。此件陶猪制作时间距今约4500年,采用泥质灰陶手工塑造,造型古朴,憨态可掬,但器型残缺,难以辨认其完整轮廓与真实特征,疑似儿童玩具。据此推知,该遗址应属于 A.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 B.早期国家都城遗址 C.游牧民族暂居地遗址 D.万邦时代部落遗址 2.汉高祖的《大风歌》、汉武帝的《秋风词》等诗歌都是以楚地方言歌咏的。汉代还设有乐府这一官署,署中官员从民间采择一些诗歌,并配上音乐,供君王和贵族赏鉴。据此可推知,汉代诗歌 A.题材多为政治事件 B.作者多为民间艺人 C.充斥浪漫主义色彩 D.语言相对通俗平易 3.唐朝时,中央行政机构尚书省下辖六部;地方上,州有六曹,县有六佐,“职有常守”,“位有常员”。唐代这一设置有利于 A.降低行政管理成本 B.实现权力机关制衡 C.保证决策的合理性 D.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4.朱熹认为:“凡有狱讼,必先论其尊卑上下、长幼亲疏之分,而后听其曲直之辞。凡以下犯上、以卑凌尊者,虽直(有理)不右(偏袒),其不直者罪加凡人之坐。”朱熹在此强调的审判原则是 A.轻罪重罚 B.礼教为先 C.慎刑恤罚 D.引律断罪 5.元朝在西藏的收复条件上,并没有要求像其他地区一样进行绝对性的收复。当时元朝在西藏设立一定的辖区,辖区由西藏的本土统治者进行管理,中央也只是安排其中的部分官员协助当地的统治者进行管理。据此可知,元朝对西藏的管理方式 A.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特征 B.不利于民族间矛盾的缓和 C.说明行省制推广到全国 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6.1683年,康熙下旨举行盛大演出,命梨园演《目连传奇》,该曲本改编于明代郑之珍的传奇剧作《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曲本在突出“孝”的基础上,集中描写了关于忠臣的剧情。最后康熙还登台抛钱布施贫民,现场张灯结彩,非常热闹。这一举措旨在 A.营造国泰民安气象 B.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C.推动中华文化认同 D.促进戏曲文化发展 7.1906年,陆军部奏请统辖全国新军后,仍允许地方督抚保留编练权;1907年,陆军部在三十六镇新军编练方案中明确了“凡督练各疆臣,于该省应设之镇依限(期限)编足(员额)”的规定;1910年,军谘处令陆军部督促各督抚迅速编练新兵。材料反映出当时 A.清廷统治秩序趋于稳定 B.军事改革推动新旧势力合流 C.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 D.西式练兵政策得到较好落实 8.图1为1846—1914年上海租界变化图。图中变化反映出近代上海 图1 A.被西方列强基本瓜分完毕 B.成为列强侵华的前沿阵地 C.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D.对外开放的格局逐渐形成 9.1920年12月,陈独秀撰文指出:“资本主义虽然在欧洲、美洲、日本也能够发达教育及工业,同时却把欧、美、日本之社会弄成贪鄙、欺诈、刻薄、没有良心了;而且过去的大战争及将来的经济的大革命都是资本主义之产物,这是人人都知道的。”陈独秀此番言论意在 A.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B.推崇民主科学的新文化 C.探寻中国社会进步的新出路 D.提升国民个人道德素养 10.图2所示为1944年3月,英国《新闻纪事报》驻重庆记者格尔德针对国民政府发表的文章内容(部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