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9+1高中联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核对条形码信息;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4.参加联批学校的学生可关注“启望教育”公众号查询个人成绩分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右图马圈沟遗址位于河北省阳原大田洼乡岑家湾村西南。考古学家发现,该遗址远古人类使用的石制品可能距今200万年前。结合所学推测,马圈沟遗址的远古人类 A.使用磨制方法制作各种石器 B.已经开始饲养家畜,生活稳定 C.从事渔猎采集,过着群居生活 D.形成较大的部落或部落联盟 2.在已经解读出的甲骨文中,有大量关于农作物的文字。下表是商代甲骨文和农作物对照表(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甲骨文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②农业生产推动文明的进步 ③商朝时期农产品种类丰富④表明青铜农具的大量使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诗经·豳风·七月》中记载:“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上述诗句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铁犁牛耕已经普及 B.农业生产注重时令 C.酿酒业成支柱产业 D.土地私有全面推广 4.中国的一位思想家被誉为“真正思考人的价值,把劳动群众作为人看待的第一位思想家”“主张对于古礼不必墨守旧章”。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邹衍 D.韩非子 5.周朝时期,“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整顿)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到了秦朝,“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述变化说明了 A.礼乐文明的解体 B.统一大业的完成 C.皇帝制度的确立 D.严刑峻法的威力 6.秦在扩大疆域的过程中,对“新地”(新近征服之地)的异端习俗采取压制态度。例如楚地有“尚巫、重祭祀”的习俗,秦政府规定禁止民间私设巫祝,通过严刑峻法来强行改变“新地”原有的民间风俗。这一举措 A.为日后秦的速亡埋下了隐患 B.助推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C.有利于缓和各民族间的矛盾 D.彻底消除了旧文化的影响 7.汉武帝为了建功立业,思贤若渴,广求贤才。公元前106年,汉武帝颁布《求茂才异等诏》,“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汉武帝“求贤”的主要方式是 A.禅让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8.右图是汉朝的中央政府机构示意图。图中所示的官僚体系旨在 A.加强皇帝权力,削弱相权 B.推行休养生息,恢复经济 C.实行均输平准,平抑物价 D.打击豪强游侠,治理地方 9.黄仁宇评价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黄仁宇得出此结论,主要是基于孝文帝改革 A.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B.形成了士族专权的局面 C.顺应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趋势 D.促进了南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10.右图是隋朝大运河示意图。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南北朝之后的统一王朝,大运河的开通更是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壮举。下列有关隋朝大运河,解读正确的是 ①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②是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的产物 ③承担官方运粮功能,禁止民间商旅通行 ④元朝对其进行取直,大大缩短了航程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1.唐朝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唐太宗要求发挥官僚机构的集体作用,政事“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据此可知,三省六部制 A.有利于完善选官制度 B.促进了中央集权强化 C.削弱了封建君主专制 D.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 12.有学者评价唐朝的一项制度时说:“开创了中国古代‘以资产为宗’的赋税体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