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04261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1次 大小:3442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试题,历史,月月,重庆市,学期,巴蜀
  • cover
2026届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 历史试题 2025.1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周时期(约公元前1600—前256年)与两河流域(约公元前3000~前539年)的青铜文明存在诸多异同。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两地青铜大量用于货币流通 B.前者由民间作坊制作,后者由官府垄断生产 C.两地青铜纹饰具有实用功能 D.前者以礼器为主,后者多为生产工具和武器 2.“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农无得粜,则窳惰之农勉疾。商无得籴,则多岁不加乐。多岁不加乐,则饥岁无裕利。无裕利,则商怯;商怯,则欲农。”这一政策主张体现的经济思想是 A.协调发展 B.重农抑商 C.活跃流通 D.自给自足 3.湖南里耶古城出土的秦简中记载:“迁陵(县名)以邮行洞庭(郡名)”“廿七年二月丙子朔庚寅,洞庭守礼谓县啬夫:治所输隶臣妾、徒隶、城旦春……令毋得以县官事行酒。”这些记载主要反映了秦朝 A.郡县官吏均由皇帝任免 B.文书传递畅通政令通达 C.地方掌握部分司法主权 D.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 4.《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同期,罗马帝国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记载:“罗马熔炉依赖人力鼓风。”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地理环境差异 B.劳动力密集度差异 C.生产工具不同 D.改造自然能力不同 5.东晋玄学家郭象注《庄子》时提出“名教(儒家礼教)即自然”,认为“君臣上下、富贵贫贱,皆其自取,非吾之所为也”;嵇康则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称“六经以抑引为主,人性以从欲为欢”。这反映出魏晋玄学 A.对名教与自然关系的认知分歧 B.以道家思想否定儒家正统地位 C.核心争议聚焦现实政治的治乱 D.因社会阶层差异产生派别对立 6.《贞观政要》载,唐太宗时,中书省起草讨伐突厥诏令,门下省官员发现“出师理由未明,恐失征伐大义”、驳回重拟;重拟后仍被指“未合民生安定之要”,再次修改;最终经皇帝召见两省长官商议,诏令方定。这体现隋唐三省六部制运行机制的特点是 A.分工明确,弱化君主集权 B.反复修改,导致效率低下 C.流程制衡,服务皇权运作 D.相互牵制,否定决策权威 7.南宋临安“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且“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此外,宋代“市舶司岁人数百万缗,公私赖之”。这些记载反映南宋“市”的发展突破在于 A.突破时间限制,商业规模扩大 B.突破时空束缚,经营范围拓展 C.官府彻底放弃管控,自由发展 D.城市功能转变,经济功能为主 8.宋代规定,读书人无论出身,通过科举考试即可做官,考试时“试卷密封,考官不知考生姓名”。同期欧洲,贵族子弟凭血缘继承官职,教会职位则由教会高层任命,且需具备宗教素养。两者选官制度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本质目的不同 B.历史传统差异 C.政治体制有别 D.经济形态不同 9.元代《农桑辑要》记载:“木棉收千株,八口不忧贫……近岁以来,木棉种于陕右,滋茂繁盛,与本土无异。”同时,元政府在江浙、湖广等地设木棉提举司,“岁课木棉布十万匹”,民间则“纺绩成布,转鬻四方,衣被天下”。这 A.加剧了区域经济不平衡 B.带来了农业的显著进步 C.促进工商皆本观念萌发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0.清朝前期,朝廷摒弃了明代部分繁文缛节的政治文化仪式,如简化皇室宗法祭祀中一些复杂且耗费巨大的流程,转而大力推行密折制度、地方督抚制度等。在政权合法性构建上,不再单纯依赖传统儒家“天命皇权”的说教,更注重通过实际治理成效,如垦荒亩数、边疆安定局面等来巩固统治。这一转变反映出清朝 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